一、拔牙術前準備工作 1.接待病人主動熱情、態(tài)度和藹。 2.收看病歷后切實做好有關核對事項、病史詢問及局部檢查工作。這些包括核對姓名、年齡、牙位及診斷;追問有無全身禁忌證。 3.向病人簡單解釋局麻和手術的一般過程及反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爭取病人主動配合。 4.調(diào)節(jié)好椅位、頭位及燈光。拔上頜牙時,上頜合平面與地面呈45°,上頜高于術者肘關節(jié)以上,為肩部平齊為佳;拔下頜牙時,令病人張大口,下頜牙合平面與地面平行,下頜低于術者肘關節(jié)以下或與其平齊。 5.請病人含漱口腔消毒液。 6.鋪無菌小方巾。 7.根據(jù)所拔牙位及牙體狀況,準備好局麻藥物及拔牙器械,并將器械盤放置在托盤上。 8.戴上口罩,洗刷泡手后,戴上無菌手套。
二、牙拔除術操作步驟和方法 1.囑病人張口,調(diào)節(jié)好燈光,術者立于病人右側方。 2.用1%碘酊消毒注射部位粘膜。 3.按合理的局麻方法注射麻藥,注射前請再次核對麻藥,檢查麻藥是否發(fā)黃,有無雜質(zhì)等。要求進針后回抽無血再推注且邊注射邊觀察病人面色、推注藥液速度不宜過快。 4.注射完畢,等待麻醉顯效,并應隨時觀察病人有無暈厥等副反應。 5.一旦麻藥顯效(3-5分鐘),即可用1%碘酊消毒所拔牙齒的齦緣。 6.核對牙位后用牙齦分離器分離牙齦:用牙齦分離器從齦溝插入,將附著于牙頸周圍的齦組織分離,以免拔牙時造成牙齦撕裂。 7.放置牙鉗或先用牙挺時,要求(1)置入牙鉗之前再次核對牙位,將牙鉗喙準確放置于患牙的唇舌側或頰舌側,使鉗喙與牙齒長軸方向緩慢搖動,隨著牙齒松動度增大,用力向外牽引拔出。單根牙牙根呈錐形者,可以稍加旋轉(zhuǎn)力量拔出。單根牙牙根呈扁平狀者(如)和多根牙,應避免旋轉(zhuǎn)力,并宜順著牙根彎曲的方向拔出,否則易折斷牙根。(2)用牙挺:用挺插入牙根和牙槽骨之間,牙挺的凹槽對著牙根面,左手保護鄰近牙齒,右手持牙挺,以牙槽骨為支點,利用杠桿作用和轉(zhuǎn)動力量,從近中或遠中部位逐漸挺松牙齒(3)拔除脫位時切忌暴力。 8.斷根拔除術:首先要了解每個牙的牙根數(shù)目和分布情況。拔除斷根時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如斷根邊緣露于牙槽骨之間,將牙根挺出。斷根位于牙槽窩內(nèi)或部位很深者,則用骨鑿鑿除一部分根周骨壁,形成縫隙,然后插入根挺或根尖挺,將斷根挺出多根牙折斷牙根尚聚在一起者,可用骨鑿將聯(lián)結處劈,分成幾個單根,然后分別取出,上述方法仍難拔出的斷根,可切開并翻起頰側粘骨膜瓣,鑿除部分頰側骨質(zhì),暴露牙根,然后取出斷根,縫合粘骨膜瓣及牙齦。 9.牙拔除后常規(guī)檢查所拔牙齒是否完整,有無斷根。用刮匙刮凈牙槽窩內(nèi)的肉芽組織和異物,搔刮創(chuàng)面使?jié)B血充盈牙槽窩。 10.然后用手指按壓頰(唇)舌側牙齒齦使其復位。較大的拔牙創(chuàng),尚須縫合牙齦。 11.用小塊紗布或棉卷放置在拔牙創(chuàng)上,令病人輕輕咬緊。 12.揩干凈病人口周血跡。 13.囑咐病人拔牙后注意事項,并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開處方給予抗菌、消炎、消腫等藥物。 14.寫好病歷并簽字。
三、各類普通牙拔除術
(一)上頜前牙拔除法 1.選取拔除上頜前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上頜高于肘關節(jié)以上,囑病人大張口,上頜平面與地面為45°,術者立于病人右側方。 3.完成上前牙唇側粘膜浸潤麻醉及腭側鼻腭神經(jīng)阻滯麻醉。 4.基于上頜前牙單根、較直、近似圓錐形及唇側骨板較薄等解剖特點,操作要點是①采用上頜前牙拔牙鉗;②左手拇、食指放置在牙弓的唇腭側顯露術區(qū);③先唇側后腭側搖動,左右可扭轉(zhuǎn),縱軸方向牽引脫位;④牽引脫位動作須有所控制,避免滑脫,傷及下前牙。
(二)上頜前磨牙拔除法 1.準備好拔除上頜前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上頜高于肘關節(jié)以上,囑病人張大口,上頜平面與地面45°,頭略偏健側,術者立于病人右側方或右側前方。 3.完成上頜前磨牙頰側粘膜浸潤麻醉及腭側鼻腭神經(jīng)、腭大神經(jīng)阻滯麻醉。 4.基于多為扁平單根,頰側骨壁較薄及與上頜竇底壁鄰近等解剖特點,操作要點是:①采用上頜前磨牙鉗;②頰、腭側向先后擺動,逐漸加大頰側的擺動力;并向頰側牽引拔除;③勿用扭力;④對穩(wěn)固牙,可用牙挺挺松后再上牙鉗拔除。
(三)上頜第一、二磨牙拔除法 1.準備好拔除右上或左上第一、二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上頜高于肘關節(jié)以上,囑病人半張口位,上頜平面與地面為45°,頭略偏健側,術者立于病人右側方。 3.完成上頜節(jié)結即上牙槽后神經(jīng)阻滯麻醉及腭側腭大神經(jīng)阻滯麻醉。上頜第一磨牙需加用近中頰根局部粘膜浸潤麻醉 4.基于多為三根,與上頜竇底、壁鄰近、根分叉較大、頰側牙槽骨板較厚解剖特點,操作要點是:①常規(guī)先挺松,再上牙鉗,頰、腭下側方向反復搖動,促使牙槽窩擴大后,自頰側方向牽引脫位;②因牙鉗有左、右之分,須正確選用,即將頰側喙尖放置在上頜磨牙頰側二根分叉處;③脫位運動時,力量有所控制,切勿扭轉(zhuǎn)。
(四)上頜第三磨牙拔除法 1.準備拔除上頜第三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上頜高于肘關節(jié)以上,囑病人半張口位,頭后仰,上頜平面與地面為45°,頭偏健側,術者立于病人右側方。 3.完成上牙槽后神經(jīng)阻滯麻醉及腭側腭大神經(jīng)阻滯麻醉。 4.基于牙冠較小,牙根數(shù)目、形態(tài)變異及周圍骨質(zhì)較疏松等解剖特點,操作要點是:①采用專用第三磨牙牙鉗或反“S”形鉗;②單用牙挺有時即可脫位取出;③盡量避免斷根。
(五)下頜切牙拔除法 1.準備好拔除下頜切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上頜低于或于肘關節(jié),囑病人半張口,下頜平面與地面為平行,術者立于病人右后方或右前方。 3.完成下頜切牙唇、舌側局部粘膜局部浸潤麻醉。 4.基于下頜切牙單根、冠、根扁平及唇側骨壁等解剖特點,操作要點:①選用近90°角窄喙下切牙鉗或用英式鷹嘴鉗;②唇、舌向搖動,唇側牽引脫位,勿扭轉(zhuǎn);③控制用力,勿傷擊對牙合牙。
(六)下頜尖牙拔除法 1.準備好拔除下頜尖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上頜高于肘關節(jié)以上,囑病人半張口,下頜平面與地面平行,頭偏健側,術者立于病人右側方。 3.完成一側下牙槽神經(jīng)及舌神經(jīng)阻滯麻醉。 4.基于下頜尖牙單根粗長、橫斷面呈三角形及唇側骨壁薄等解剖特點,操作要點是:①選用鉗喙稍寬90°角牙鉗;②唇、舌向搖動,唇側牽引脫位,可稍加扭轉(zhuǎn)。
(七)下頜雙尖牙拔除法 1.準備好拔除下頜前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下頜低于或平于肘關節(jié),囑病人半張口,下頜平面與地面平行,頭偏健側,術者立于病人右側方。 3.完成一側下牙槽神經(jīng)及舌神經(jīng)阻滯麻醉。 4.基于下頜前磨牙單根細長、牙槽骨壁較厚及彈性較小等解剖特點,操作要點是:①選用下頜雙尖牙鉗;②常規(guī)先挺松再拔除;③頰、舌向搖動并自頰側遠中向脫位。
(八)下頜第一、二磨牙拔除法 1.準備好拔除下頜第一、二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下頜低于或平于肘關節(jié),囑病人大張口,下頜平面與地面平行,頭偏向健側,術者立于病人右側方。 3.完成一側下牙槽神經(jīng)及頰長、舌神經(jīng)阻滯麻醉。 4.基于下頜第一、二磨牙多為扁平的近、遠中向二根,牙槽骨板均堅實、彈性小等解剖特點,操作要點是:①選用下頜第一、二磨牙專用鉗;②將鉗喙兩喙尖端插入兩根分叉處;③常規(guī)先搖松再拔除。④牙冠無法夾持或碎裂后可選用牛角鉗。(九)下頜第三磨牙拔除法 1.準備好拔除下頜第三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調(diào)節(jié)病人椅位,置下頜低于或平于肘關節(jié),囑病人大張口,下頜平面與地面平行,頭偏向健側,術者立于病人右側前方或右側后方。 3.完成一側下牙槽神經(jīng)、舌神經(jīng)及頰長神經(jīng)阻滯麻醉。 4.基于下頜第三磨牙變異大,牙根形態(tài)不一,頰側骨板厚及與下頜骨鄰近等解剖特點,操作要點是:①選用下頜第三磨牙專用拔牙鉗或“萬用鉗”;②選挺松后拔除;③控制拔除力量,避免損傷對牙合牙。
(十)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法 1.采用一側下牙槽神經(jīng)、舌神經(jīng)及頰長神經(jīng)阻滯麻醉法。 2.麻醉顯效后,用1%碘酊再次消毒阻生齒齦緣。 3.根據(jù)阻生類型,設計合理切口。 4.用11號手術刀切開并用骨膜剝離器掀起軟組織瓣,顯露手術野。 5.通過骨鑿和或高速渦輪鉆的應用,去除冠足夠骨質(zhì)。 6.根據(jù)阻生類型,選擇劈開或分割方法。 7.依次挺松、拔除分裂后的遠中及近中牙片。 8.拔除后應仔細檢查牙根是否完整,避免殘留牙根或牙片于牙槽窩內(nèi)。 9.縮小拔牙創(chuàng)。 10.縫合切開的齦瓣并局部墊無菌紗布或棉卷壓迫止血。 11.交待術后注意事項,對創(chuàng)傷較大,時間較久的拔牙術創(chuàng),應在術后立即給予冷敷,并給予抗菌消炎、消腫、止痛等藥物。
來源于口腔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