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們有木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孩子換出來的牙齒是歪的?為什么孩子換出來的門牙有縫?牙齒掉了兩個月還沒有長出新牙來等等。小貝覺得有必要寫一篇科普的文章為家長們介紹一下:哪些情況屬于正常的替牙過程?
言歸正傳,孩子們一般在六周歲左右開始替換牙齒,這個階段因為牙齒不美觀,我們稱為“丑小鴨期”。
六七歲的兒童換牙后,不少家長發(fā)現孩子的牙齒出現了稀疏的情況,家長擔心這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對于乳牙期的兒童來講,由于兒童頜骨的生長,可能出現牙齒間有縫隙的情況,屬正?,F象。
孩子3歲左右20顆乳牙全部萌出,如果孩子的乳牙數量沒有異常,卻又稀疏有縫,這時家長大可不必擔心,這些縫隙又叫生理間隙。這些間隙的存在,對于較大的恒牙萌出后排齊是有利的。換牙時期,也就是6至9歲之間,出現的稀疏情況是一種暫時性的錯合畸形,在牙齒替換完成并建立了新的咬合關系后,多可恢復正常。
此外,換牙時,兩個上門牙間有縫隙,甚至有一些歪斜是一種暫時現象。隨著恒側切牙、尖牙的萌出,間隙逐漸減小到完全自然消失。但是當上門牙間的縫隙較大時,需要請醫(yī)生檢查是否有多生牙存在。
小貝見過很多小孩長的非常漂亮、乖巧,可是惟一遺憾的就是他的牙齒很稀有縫隙,家長都沒有引起重視。下面我們介紹常見的三種情況:
1,乳牙稀疏有縫又叫生理間隙,這些間隙的存在,對于較大的恒牙萌出后排齊是有利的。這種情況多見于兒童的替牙時期,常見于6-9歲之間,是一種暫時性的錯合畸形,在牙齒替換完成并建立了新的咬合關系后,多可恢復正常。
2,替牙時,兩個上門牙間有縫隙,這是替牙過程中的一種暫時現象。隨著恒側切牙、 尖牙的萌出,間隙逐漸減小到完全自然消失,但是當上門牙間的縫隙過大時,需要請醫(yī)生檢查是否有多生牙存在
3,恒牙的稀疏有縫,一種是恒牙的形態(tài)較小如錐形牙或過小牙。另一種是恒牙有先天性缺牙,都可以到醫(yī)院請醫(yī)生通過正畸或修復等方法來關閉縫隙。
家長可以根據以上三種情況來注意自家小孩的牙齒生長情況,遇到問題一定要即時處理,可別耽誤了
預防:
6至12歲注意給孩子檢查口腔
大多數人從6周歲到12周歲,完成口腔內20顆乳牙的替換。6歲之前,口腔內基本都是乳牙,6周歲以后恒牙開始萌出。在這個關鍵期,家長學會給孩子進行口腔檢查非常重要,一旦發(fā)現有牙齒不適等異常情況,就要及時就醫(yī),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想要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除了先天性因素外,在后天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用牙習慣,克服不良習慣。每天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刷牙時間要長,不要敷衍了事。飲食上,應食多吃粗糧,稍有硬度的,以此鍛煉和適應頜骨生長(矯正時期,戴牙套期間應吃軟食)。杜絕口腔不良習慣,包括口呼吸,咬嘴唇,吸吮手指等等
來源:北京圣貝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