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美塑樹脂纖維樁
纖維樁自推出以來以其優(yōu)良的機械性能,無腐蝕,耐疲勞,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易拆除等優(yōu)點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臨床研究表明,與金屬樁和瓷樁相比,纖維樁大大降低了根折的發(fā)生率,目前尚未見到根折發(fā)生的報道,臨床成功率的報道也很高。實驗研究表明,在斷裂強度的力學測試中,纖維樁的不利破壞模式 (unfavorable failures)的發(fā)生率比金屬樁和瓷樁少,所謂不利破壞模式即斷裂部位涉及到牙根,纖維樁的破壞模式主要表現為樁核本身的破壞或樁核粘接固位的失敗,使牙體組織得到保存。目前對纖維 /樹脂樁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粘接和固位的研究,故作者僅對此相關內容進行綜述。
1.纖維樁的粘接與固位
纖維樁在根管內的粘接涉及到兩個界面,一個是根管壁 - 粘接性樹脂水門汀界面,另一個是粘接性樹脂水門汀 -纖維樁界面。
1.1 根管壁 - 粘接性樹脂水門汀的粘接
牙本質粘接一直是牙科研究的熱點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牙冠牙本質,纖維樁的出現使研究者對根管牙本質粘接產生了興趣。根管治療后管壁牙本質的組織學特征,根管本身不良的粘接面形態(tài),在根管內進行粘接操作時越往根尖的部位越難以保證處理的效果,以及不同粘接材料的特性等因素均會影響到根管牙本質粘接,也使得纖維樁的粘接成為一種特殊的粘接方式。根管牙本質粘接樹脂突的形成與冠部有所不同,冠部牙本質粘接樹脂突是從外周向髓腔的方向形成,根管樹脂突則是以相反的方向即從根管壁向外周方向形成,樹脂突的外形呈現為倒錐狀 。研究表明,粘接性樹脂水門汀聚合產生的應力取決于洞型的幾何形態(tài)和樹脂層厚度。粘接性修復體的形態(tài)會顯著影響粘接界面的收縮應力,這一因素也稱 C因子(configuration factor),C因子是指修復體的粘接面與非粘接面又稱自由面的比值, C因子高則自由面就少,允許樹脂流動以減小聚合收縮應力的可能性也隨之減少。根管樁粘接的 C因子很高,也有人認為在齒科粘接中根管內粘接的情形最為復雜。
Bitter等在研究不同牙本質粘接劑和相應的樹脂水門汀用于纖維樁和根管牙本質的粘接后發(fā)現,使用全酸蝕粘接比自酸蝕粘接形成的樹脂含浸層更均勻,樹脂突更多。當使用全酸蝕粘接時,根中 1/3和冠 1/3的樹脂含浸層更均勻,樹脂突更明顯,而使用三步法(第四代粘接系統)的根尖 1/3和中 1/3的樹脂含浸層比兩步法更多,三步法可在酸蝕的牙本質內形成更多的微機械鎖結 [10]。纖維樁一般都推薦使用雙重固化粘接系統或自凝粘接系統,但透明纖維樁的出現使得光固化粘接系統的使用成為可能。還有學者認為,使用流動性的光固化粘接系統可以使樁與根管的密合性更好,根管壁的應力分布也更均勻,此外光固化粘接系統不需要混合或調拌,操作上也更簡便。樁與根管的粘接強度測試方法有 3種,分別是拔出測試、微拉伸測試和推出測試。拔出測試是指將粘接于根管內的樁從冠方整個拔出的測試,隨著粘接強度趨向于使用小尺寸試樣測試,拔出測試已逐漸擯棄不用。微拉伸測試需將牙根連同粘接在根管的樁橫切成薄片試件,然后再將試件做一定的修整后進行測試,Bouillaguet等[6]研究了粘接性水門汀與根管壁牙本質的微拉伸粘接強度測試后發(fā)現,在制作該種測試方法所需的試樣時很難獲得較多數量的測試樣品,認為根管內的粘接收縮應力不可忽視;實驗中所用的一種固化時間長(化學固化)且具有流動性的水門汀的試樣制作破壞率相對最低,該種水門汀因此被認為能降低粘接界面的應力;該實驗中多數水門汀的粘接強度往根尖方向趨向于減小,但也有一種雙重固化系統例外,可見粘接強度還受到粘接方式和牙根不同部位組織結構的影響。推出測試是指將樁從根尖方向推出的測試,以往推出測試的報道多見用于整個牙根或較厚的牙根段,通常這樣得到的數值不夠準確,因為試件尺寸太大會導致粘接界面的應力分布不均勻,從而影響到實驗結果。 Goraci等比較了微拉伸法和小尺寸試件的推出法(又稱微推出法)對纖維樁 -根管牙本質粘接強度測試的影響,使用微拉伸法的試件制作破壞率很高且所得到的數據均為非正態(tài)分布,而微推出法無試件制作破壞,所得數據為正態(tài)分布,變異也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該研究認為微推出法更適宜用于樁與根管的粘接強度測試。該研究還顯示全酸蝕粘接系統的粘接強度更高且冠方的粘接強度大于其余部位。
1.2粘接性樹脂水門汀 -纖維樁的粘接
纖維樁在牙根內粘接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樹脂水門汀與纖維樁的結合,關于這方面的報道較少。通常認為噴砂的表面處理會使纖維樁喪失部分體積,導致樁的密合性下降,水門汀的厚度增加,可能會降低固位力,但是有研究表明 ,當使用某種自酸蝕粘接系統時,噴砂處理并沒有降低纖維樁的固位力,研究者認為,此種情況下纖維樁的固位可能取決于牙本質 -水門汀界面的結合強度,即牙本質 -水門汀界面的結合強度相對于水門汀 -纖維樁界面的結合強度更弱,粘接破壞最先發(fā)生于牙本質 -水門汀界面。其實纖維樁在根管內的固位是各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最后主要取決于根管壁牙本質 -水門汀的結合與水門汀-纖維樁的結合以及這兩者結合強度的大小。
Prisco等對4種纖維樁和兩種粘接性樹脂水門?。ǚ謩e是化學固化和雙重固化)的不同組合的水門汀 -樁界面的剪切粘接強度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組合的剪切粘接強度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該研究所做的有限元應力分析表明:纖維樁的類型對于水門汀內的應力分布和最大應力值沒有顯著影響,即應力分布與使用何種纖維增強的樁無關,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
2、樹脂核與纖維樁的固位
Quintas等研究了光滑碳纖維樁的不同表面處理對樹脂核固位的影響,結果發(fā)現對光滑碳纖維樁進行噴砂,用深度切割金剛砂車針打磨表面,樁的冠部加工成部分縮窄的外形這三種處理方式都能增加纖維樁與樹脂核的固位,且與預成的鋸齒狀碳纖維樁相比無顯著性差異,因此認為,可以通過改變光滑碳纖維樁冠部的表面形態(tài)來增加樁與樹脂核的固位。使用鋸齒樁碳纖維樁雖然能夠增加樹脂核的固位,但是這種鋸齒狀的機械加工可能會降低纖維樁本身的機械強度。
不同的樹脂核材料和樁材料對固位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為纖維樁的樹脂核材料可以有多種選擇,從傳統的微填料混合型(microhybrids)到流動性樹脂( flowables),從光固化組分到化學固化組分,都可以用于制作核。硬度相對高的自凝樹脂可能會給外面的牙冠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支持,而更具彈性的樹脂如流動性樹脂和光固化樹脂則有更好的操作性和與纖維樁良好的密合性。關于采用何種類型的樹脂材料做核效果最好目前尚無定論[16]。Aksornmuang等[17]研究了一種雙重固化的樹脂核材料(固化時加光照)與不同纖維樁的微拉伸粘接強度,實驗所用纖維樁樹脂基均為環(huán)氧樹脂基質,增強材料分別為玻璃纖維和石英纖維,結果發(fā)現當在樁的表面使用一種含有 γ -MPS的硅烷偶合劑時可增強纖維樁與樹脂核的粘接強度,這可能跟增強材料含有二氧化硅有關;使用同一種雙重固化的樹脂核材料時,增加對粘接劑的光照可增加與玻璃纖維樁的粘接強度,但對石英纖維樁則無影響。石英纖維具有良好的光傳導性,當對樹脂核進行光照固化時,光子可通過石英纖維的傳導間接引發(fā)樁表面的粘接劑的固化,從而使得石英纖維樁表面的粘接劑的機械性能更好;超微結構顯示兩種纖維樁與樹脂核的破壞模式也有所不同,石英纖維表現為界面的破壞,而玻璃纖維樁表現為樁本身結構的損壞。
來源:固琦健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