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復學(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裝置恢復各種缺失牙及其輔助組織和頜面部各種缺損并保持其相應的生理功能的一門臨床醫(yī)學科學。
◆牙體缺損:牙硬組織不同程度地被破壞、缺損或發(fā)育畸形,造成牙體形態(tài)、咬合和鄰接關系的異常。
◆固位形:能使修復體獲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脫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幾何形狀。 ◆抗力形:使修復體和換牙能抵抗頜力而不致破壞和折裂的幾何形狀。 ◆牙體預備:泛指為恢復,改建和重建缺損,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過牙科器械對患牙或者鄰牙進行外形的修整,以滿足修復體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觀及功能需要的技術操作。
◆暫時冠:是在固定修復牙預備后到最終修復體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臨時性固定修復。
◆過渡性修復:是為了某些頜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或為了明確診斷、美觀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時也是為了最終修復體的設計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療方案而制作的暫時性修復。
◆頜架:又稱咬合器,是模仿人體上下頜和顳下頜關節(jié),固定上下頜模型和頜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下頜運動的儀器。
◆嵌體:是一種嵌入牙體內部用于恢復牙體缺損的形態(tài)和功能的修復體。
◆樁冠:是利用固位樁插入根管內以獲得固位的一種全冠修復體。
◆牙本質肩領(ferrule):冠邊緣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質。
◆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復材料制作的覆蓋全牙冠的修復體。它是牙體缺損的主要修復形式.
◆鑄造金屬全冠:由鑄造工藝完成的覆蓋整個牙冠表面的金屬修復體。
◆烤瓷熔附金屬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種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鑄造金屬基底冠上金-瓷復合結構的修復體。
◆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蓋整個牙冠表面的修復體。
◆牙列缺損:指單頜或上下頜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壞。 ◆固定義齒(FPD):是利用缺牙間隙兩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為基牙的修復體,故更多的時候簡稱為固定橋
◆固位體(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樁冠,部分冠或嵌體,通過連接體與橋體相連接,使固定橋和基牙形成一個功能整體,并使固定橋獲得固位
◆橋體(pontic):是固定橋恢復確實牙的形態(tài)和功能的部分
◆連接體(connector):是固定橋橋體與固位體之間的部分
◆雙端固定橋:其兩端都有固位體,固位體和橋體之間的連接形式為固定連接
◆半固定橋:兩端均有不同的連接體,與固位體固定連接;另一端為活動連接體,多為栓道式結構,栓道位于固位體的近缺隙側
◆單端固定橋:僅一端有固位體,橋體與固位體之間由固定連接體連接,另一端是完全游離的懸臂,無基牙支持
◆牙周潛力:是指在正常咀嚼運動中,咀嚼食物的合力大約只為牙周組織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組織中尚儲存了另一半的支持能力
◆可摘局部義齒(RPD):指利用口內余留的天然牙,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義齒的固位力及基脫等部件裝置取得固位和穩(wěn)定,用以修復缺損的牙列及相鄰的軟硬組織,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種修復體
◆解剖式牙(有尖牙):牙尖斜度為30-33度,與初萌出的天然牙合面相似
◆非解剖式牙(無尖牙或平尖牙):其合面無牙尖及斜面,頰舌軸面形態(tài)與解剖式牙類似,其合面具有溢出溝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半解剖式牙:起合面有牙尖斜坡,但牙尖斜度較小,20度左右,上下頜牙尖有一定扣鎖關系,咀嚼效能好,比解剖式牙
的側向合力小,臨床應用較廣28可摘局部義齒的支托:指放置于天然牙上以防止義齒齦向移位及傳遞合力至該牙的一種硬性(金屬)裝置
◆觀測線:又稱導線,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畫的、用以區(qū)分硬、軟組織的倒凹區(qū)和非倒凹區(qū)的分界線。
◆Ⅰ型導線: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基牙主要倒凹區(qū)在遠離缺隙側 ◆Ⅱ型導線:基牙向缺隙方向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基牙主要倒凹區(qū)在近缺隙側
◆Ⅲ型導線:基牙向頰側或舌側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或牙齒本身傾斜,倒凹普遍且顯著。 ◆制鎖狀態(tài):是指義齒由于設計的就位道與功能狀態(tài)中義齒實際的脫位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約束狀態(tài)。
◆間接固位體(indirect retainer):定義:輔助直接固位體固位的裝置,是為防止義齒翹起、擺動、旋轉、下沉而設計的固位裝置。主要是為了加強義齒的穩(wěn)定性。
◆頜支托:指卡環(huán)體伸向基牙牙合面的部分,防止義齒齦向移位及傳遞牙合力至該牙的一種硬性(金屬)裝置。
◆全口義齒: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義齒稱為全口義齒。
◆牙列缺失:指整個牙弓上不存留任何天然牙或牙根,又稱無牙頜。
◆口輕前庭:位于牙槽嵴與唇頰側黏膜之間,為一潛在的間隙。
◆主承托區(qū):指垂直于頜力受力方向的區(qū)域。包括后牙牙槽嵴頂、腭部穹窿去、頰棚區(qū)等區(qū)域,該區(qū)域通常出現(xiàn)骨吸收。
◆義齒間隙:在口腔內容納義齒的潛在間隙,是天然牙列所占據的空間。
◆頜位關系記錄:指用頜托來確定并記錄在患者面下1/3的適宜高度和兩側髁突在下頜關節(jié)凹生理后位時的下頜位置關系,以便在這個上下頜骨的位置關系上,用全口義齒來重建無牙頜病人的正中關系。
◆正中頜位:當上下牙列接觸在一起,前牙呈正常覆頜覆蓋,后牙頜面間呈尖窩交錯的接觸關系,此時的上下頜關系為最廣泛接觸。
◆正中關系位:當下頜髁突位于關節(jié)凹居中偏后,而周圍組織不受限的生理后位時稱正中關系位。
◆息止頜位:在自然牙列存在時,當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說話時,下頜處于休息的靜止狀態(tài),上下牙列自然分開,無頜接觸,叫做息止頜位,此時上下牙列間存在的間隙叫做息止頜間隙。
◆垂直距離:天然牙列成正中頜時,鼻底至髁底的距離,也就是面下三分之一的距離。 ◆髁道:下頜在咀嚼運動過程中,髁突在關節(jié)凹內運動的道路。
◆切道:下頜從正中咬合作前伸運動時,下頜切緣沿上前牙舌面向前下方運動的道路叫切道,切道與眶耳平面的夾角叫切道斜度。
◆選磨:調磨正中頜的早接觸點,使正中頜達到廣泛均勻的接觸和穩(wěn)定的尖窩關系,并調磨側方頜和前伸頜時的牙尖干擾,達到平衡頜接觸。
◆重襯:在全口義齒的組織面上加上一層塑料,使其充滿牙槽嵴及周圍組織被吸收部分的間隙,使基托組織面與周圍的組織緊密貼合,增加義齒的固位力。
◆頰側翼緣區(qū)(頰棚區(qū)):位于下頜后弓區(qū),在下頜頰系帶至嚼肌下段前緣之間當下頜后部牙槽嵴吸收成低平狀時,該區(qū)又稱為頰棚區(qū)
◆切牙乳突:是上頜重要的,穩(wěn)定的標志.位于上頜腭中縫的前端,上中切牙之腭側,為一梨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軟組織突起.乳突下方為切牙孔,有鼻腭N和血管通過
◆顫動線:位于軟腭與硬腭交界的部位.當患者發(fā)啊的音時此區(qū)出現(xiàn)輕微的顫動現(xiàn)象,故也稱啊線.可分為前顫動線和后顫動線.前顫動線在硬腭和軟腭的連接區(qū),約在翼上頜切跡與腭小 凹的連線上.后顫動線在軟腭腱膜和軟腭肌的連接區(qū)
◆磨牙后墊:是位于下頜最后磨牙牙槽嵴遠端的粘膜軟墊,呈圓形,卵圓形或梨形,覆蓋在磨牙 后三角上,由疏松的結締組織構成,其中含有粘液腺
◆克里斯坦森現(xiàn)象:上下合托戴如口內后,囑患者下頜向前伸約6mm,當下合托向上合托閉合時,合托前緣接觸,而后部離開,形成楔形間隙.此間隙出現(xiàn)與髁道斜度呈正度數時,正度數越大,楔壯間隙也越大,此現(xiàn)象稱~
◆全口義齒的平衡頜:指在正中合及下頜作前伸,側方運動等非正中合運動時,上下頜相關的 押都能同時接觸,即為平衡合
◆髁導斜度:為髁槽與水平面的交角,是用前伸合關系記錄將髁道斜度轉移到合架上的 ◆切導斜度:為切導盤與水平面的交角,切導斜度與切道斜度相當而不相等
◆補償曲線曲度:全口義齒修復中所指的補償曲線多限于上3-上7頰尖頂相連,形成凸向下的曲線
◆上頜架:就是將帶有上下頜托的上下模型用石膏固定在頜架上,以便保持上下模型間的高度和頜位關系。
◆覆蓋義齒:指義齒基托覆蓋在天然牙、已治療的牙根或種植體上并由他們支持的一種全口或可摘局部義齒。
◆即刻全口義齒:一種在患者的天然牙尚未拔出前預先做好,牙齒拔除后立即戴入的義齒。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