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部牙槽嵴的形態(tài)異?!款A防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的方法
前言
【7大問題中
「缺失部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 的定位和其選擇】
由于牙周疾病和根管治療失敗、外傷等原因導致牙和牙槽骨喪失時、發(fā)生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的可能性會變高、其結果會使口腔內發(fā)生美觀性,清潔性,功能性的問題,增加牙周組織進一步喪失的危險。
特別在牙周治療,維持這種形態(tài)的牙槽嵴被稱為“Negative Architecture”,由于容易滯留菌斑,并清潔困難所以多數(shù)被認為存在問題。
無論是否有這種異常形態(tài),將牙周組織問題放置不管,只進行修復處理的話,很難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本章中,講述了關于缺失部牙槽嵴的形態(tài)異常,以及其預防以及對應手段。
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和牙周外科
造成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的病因有很多,但是大多數(shù)都與牙周疾病和根管治療失敗,或者是外傷等有關。
如果牙體喪失或者牙槽骨頰側皮質骨板吸收而產生的凹陷部位長時間放置不理,或是拔牙操作時造成牙槽骨喪失的話,其修復就會比較困難。
[拔牙造成的牙槽嵴凹陷]
▲圖1-1
右上1拔牙前狀態(tài)。
▲圖1-2
右上1拔牙后2個月的狀態(tài)。唇側骨板較薄時,
在拔牙后的牙槽骨吸收會很明顯。
▲圖1-3
在拔牙時如果不小心破壞了唇側牙槽骨的話,血塊就無法從唇側滲透,在拔牙窩形成凹陷部,造成的結果就是修復體的橋體部分發(fā)生美觀問題。
首先術者不得不考慮的是治療會不會造成牙槽嵴的不良形態(tài)。接著如果在拔牙時認為會殘留不良形態(tài),必須掌握防止其發(fā)生的手段。
在牙周外科中,這個方法稱為牙槽嵴保存(ridge preservation),包括了各種方法。但是,如果在牙槽嵴上已經存在了不良形態(tài),就不得不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牙周外科中,作為牙槽嵴增大術的軟組織管理到硬組織管理,以及近些年的再生治療,有非常多的方法被應用于這個領域。
在本章中,講述了以這兩種方法為基準的關于「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的牙周外科方法。
“預防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
預防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的方法——拔牙時的注意點
許多在拔牙以后頰側骨板喪失的病例,都是由于錯誤的使用拔牙挺等外科器具導致牙槽骨被破壞。
為了能夠盡可能保存牙體周圍的牙槽骨壁,在拔牙時,通過使用分割拔牙等方法,盡可能在不喪失唇側骨板的情況下謹慎的進行拔牙(ridge preservation)。
以下為ridge preservation(牙槽嵴保存)的病例
預防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手術方式的病例
病例1
唇側牙槽骨較薄的病例
圖2-1,2 為了采集自體骨而將下頜骨頦部進行剝離,發(fā)現(xiàn)下頜前牙部無唇側骨壁。
病例2
拔牙時盡可能保留牙槽骨
圖3-1,2 上頜中切牙存在牙體斷裂,為了能夠盡量保留牙槽骨而進行拔牙。使用拔牙挺會容易破壞牙槽突起,所以盡可能使用車針將進行分割拔除。
圖3-3,4 由于牙體缺失使牙槽突起造成了一定吸收,但是可以靠降低拔牙時的傷害,來盡可能的保留舌側牙槽突起。其結果就是多多少少防止了牙槽骨的吸收。
來源:醫(yī)涯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