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軟垢:是疏松附著在牙面、修復體表面、牙石和齦緣上的軟而帶有黏性的沉積物,是由微生物、脫落上皮細胞、白細胞、唾液蛋白、脂類及少量食物碎屑混合而成,用力漱口和用水沖洗可以去除。
牙石:俗稱“牙銹”,是一種沉積于牙面或修復體表面的礦化或正在礦化的菌斑及軟垢,由唾液或齦溝液中的鈣鹽等無機鹽逐漸沉積而成,形成后不易除去。根據(jù)其沉積的部位,以齦緣為界,可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牙石對牙齦有一定破壞,是牙齦炎和口臭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窩溝封閉:又稱點隙裂溝封閉,是指不去除牙體組織,在牙合面、頰面或舌面的點隙裂溝涂布一層黏結性樹脂,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chǎn)物侵蝕,達到預防齲病發(fā)生的一種有效防齲方法。窩溝封閉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稱窩溝封閉劑。預防性樹脂充填:僅去除窩溝處的病變牙釉質或牙本質,根據(jù)齲損大小,采用酸蝕技術和樹脂充填材料充填早期窩溝齲,并在合面上涂一層封閉劑,這是一種窩溝封閉與窩溝齲充填相結合的預防性措施。非創(chuàng)傷性修復治療ART: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齲壞組織,然后用有粘結、耐壓和耐磨性能較好的新型玻璃離子材料將齲洞充填。
Dean 指數(shù):WHO 推薦的氟牙癥指數(shù)。根據(jù)牙釉質顏色、光澤和缺損的面積來確定損害的程度,計數(shù)從 0 到 4.
齲病: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fā)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齲失補指數(shù):即齲齒數(shù)、因齲失牙數(shù)、因齲補牙數(shù)的總和,是一種不可逆指數(shù),能反映一個人的終身齲病經(jīng)歷。
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齒表面或口腔其他軟組織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細菌、細胞間物質、少量白細胞、脫落上皮細胞和食物殘屑等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沖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其與齲病和牙周病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系。
齲均:齲均指受檢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齲、失、補牙數(shù)。齲均=齲失補牙之和/受檢人數(shù)齲面均:指受檢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齲、失、補牙面數(shù)。齲面均=齲失補牙面之和/受檢人數(shù)患齲率指在調(diào)查期間某人群中患齲病的頻率,人口基數(shù)以百人計算,故常以百分數(shù)表示。患齲率主要用于齲病的流行病學研究,如:比較和描述齲病的分布,探討齲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等?;疾÷?患齲病人數(shù)/受檢人數(shù)×100%齲病發(fā)病率通常是指至少在一年時間內(nèi),某人群新發(fā)生齲病的頻率。與患齲率不同的是僅指在這個特定時期內(nèi),新齲發(fā)生的頻率。齲病發(fā)病率=發(fā)生新齲的人數(shù)/受檢人數(shù)×100%齲面充填構成比是指一組人群的齲、失、補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齲面所占的比重,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如果已充填牙面存在繼發(fā)齲,此牙面仍算作齲面,不計為已充填的牙面。
齲面充填構成比可用于反映地區(qū)口腔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反映充填這些齲齒所需要的工作量。
齲面充填構成比=受檢人群已充填牙面數(shù)/受檢人群齲失補牙面數(shù)之和×100%根齲指數(shù) RCI 也就是根面患齲率。表示牙齦退縮與根面齲的關系。
RCI=根齲數(shù)/牙齦退縮牙面數(shù)×100%其中根齲數(shù)包括患根齲的數(shù)目和因根齲而充填的數(shù)目。
牙齦退縮牙面數(shù)指退縮的牙面數(shù)。
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 CPI 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牙周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指數(shù)。它不僅反映牙周組織的健康情況,也反映牙周的治療需要情況。
無齲率指全口牙均無齲的人數(shù)占全部受檢查人數(shù)的百分率。無齲率主要用來表示一個地區(qū)人群中某些年齡組的口腔健康水平和預防措施的成果。無齲率=該年齡組全口無齲的人數(shù)/受檢年齡組人數(shù)×100%牙頜異常:指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如不良習慣、疾病、替牙紊亂、發(fā)育異常、遺傳等,導致牙列不齊、合關系紊亂等。
氟牙癥:又稱氟斑牙或斑釉牙。氟牙癥是氟攝人量過高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釉質發(fā)育不全。氟牙癥的發(fā)生具有地區(qū)件,為慢性氟中毒疾病早期最常見而突出的癥狀。
填空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及理論研究等描述性流行病學主要方法有橫斷面研究、縱向研究、常規(guī)資料分析分析性流行病學包括病例對照分析研究和隊列研究。
CPI 檢查的內(nèi)容為牙齦出血、牙石、牙周袋深度。
我國愛牙日是在每年的 9 月 20 日
慢性氟中毒的臨床表現(xiàn)是氟牙癥、氟骨癥牙周病局部因素中牙菌斑是發(fā)生牙周病的始動因素。
牙周健康調(diào)查 WHO 推薦的是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英文縮寫為 CPI 氟牙癥調(diào)查 WHO 推薦使用Dean 指數(shù) CPI 探針尖端小球直徑為 0.5mm
牙周病適宜使用的刷牙方法是巴斯刷牙法,也稱齦溝清掃法或水平顫動法口腔流行病學指數(shù)應符合以下要求簡單,廉價,有效,可靠,能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刷牙的作用去除菌斑,保持口腔清潔,按摩牙齦,維護牙齦健康。牙齒脫礦和再礦化之間有一個臨界 pH 值是 5.0-5.5。我國愛牙日是在每年的 9 月 20 日。牙周健康調(diào)查 WHO 推薦的是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英文縮寫為 CPI.
氟片防齲每次處方的總量不超過 120mg 窩溝封閉臨床操作的酸蝕液一般常用磷酸,濃度為 30~40%.
乳牙窩溝封閉臨床操作的酸蝕時間是 60 秒,而恒牙為 20~30 秒。氟牙癥調(diào)查 WHO 推薦使用 Dean 指數(shù)。 CPI 探針尖端小球直徑為 0.5mm. 牙周病人適宜使用的刷牙方法是巴斯刷牙法,也稱為水平顫動法。
窩溝封閉劑的組成:樹脂基質、稀釋劑、引發(fā)劑、輔助劑??谇活A防醫(yī)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研究人群的集體預防措施,以研究個人預防保健方法為基本要素。簡化口腔衛(wèi)生指數(shù)包括簡化軟垢指數(shù)和簡化牙石指數(shù)菌斑的主要作用是粘附、產(chǎn)酸、耐酸窩溝封閉最適宜的時間,乳磨牙在 3~4 歲,第一恒磨牙在 6~7 歲,第二恒磨牙在 11~13 歲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則具體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包括高度的思想性、嚴格的科學性、廣泛的群眾性、強烈的針對性、完美的藝術性。
簡答論述題簡述實驗研究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或步驟
1.明確實驗目的
2. 確定實驗現(xiàn)場
3. 確定實驗對象
4. 確定實驗樣本量簡述常用的口腔健康狀況調(diào)查方法有哪些?
(1)普查。
(2)抽樣調(diào)查:①單純隨機抽樣。②系統(tǒng)抽樣。③分層抽樣。④整群抽樣。⑤多級抽樣。
(3)試點調(diào)查。
(4)捷徑調(diào)查。
常見的偏倚種類和控制方法
選擇性偏倚:隨意選擇樣本所造成。防止方法是嚴格按照隨機抽樣的設計方案抽樣 2. 無應答偏倚:漏查。防止方法是在調(diào)查前做好組織宣傳工作,努力改善調(diào)查方式,使受檢者積極配合 3. 信息偏倚:A 因檢查器械等造成的測量偏倚。
防止的辦法是按規(guī)定使用標準檢查器械;; B 因調(diào)查對象引起的偏倚。防止的辦法是調(diào)查中盡量設計可能的回憶目標,對一些敏感的問題選用間接詢問法、對象轉移法等技術以保證信息的可靠;因檢查者引起的偏倚。 C 防止的辦法一是疾病的診斷標準要準確,二是調(diào)查前要認真培訓,診斷標準要統(tǒng)一,三是調(diào)查前要做標準一致性試驗。
2. 齲病致病因素一、宿主因素
1、牙發(fā)育缺陷:窩溝,釉質發(fā)育不全,牙列不齊,鄰面接觸點下的滯留區(qū),異位阻生。
2、口腔醫(yī)源性因素:繼發(fā)齲,全冠固定修復,正畸固定矯正器托槽周圍,不規(guī)范的窩溝封閉。
3、局部病理性因素:牙根外露,牙磨損,特納牙。
4、唾液分泌障礙:自身免疫原因,X 線照射涎腺損害,藥物原因,腺體老化。
5、既往病史與環(huán)境狀況二、飲食因素 1、過多的糖攝取 2、酸性飲料 3、不良飲食習慣 4、氟牙癥 三、細菌因素 1、唾液內(nèi)變形鏈球菌比例增加 2、唾液乳桿菌比例增加 3、牙菌斑呈酸性 4、牙表面菌斑致齲菌及產(chǎn)酸菌數(shù)量增加四、時間因素
影響齲病流行的危險因素 1. 氟攝入量 2. 飲食習慣 3. 家族影響齲病易感臨床預測 1. 乳牙齲發(fā)生數(shù)量多 2. 牙根面暴露 3. 釉質發(fā)育不全 4. 早產(chǎn)兒和低出生體重兒 5. 干燥綜合癥 6. 菌斑滯留 7. 阻生牙 8. 口腔衛(wèi)生不良 9. 不合理飲食習慣齲病的分級預防一級預防:預測疾病發(fā)生的概率;口腔健康教育;實行預防措施二級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三級預防:防治齲的并發(fā)癥和恢復功能
齲病的預防方法預防齲病應采取綜合性防齲措施,控制菌斑、增強宿主抗齲能力,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即使采取有效的防齲措施是降低人群齲發(fā)生率的有效途徑。
1. 控制菌斑
2. 糖代用品
3. 增強牙的抗齲能力
4. 替代療法點隙裂溝容易患齲的因素
1. 點隙裂溝的解剖形態(tài)結構容易為細菌集聚定殖
2. 點隙裂溝的深度不能直接為患者與專業(yè)人員清潔所達到
3. 點隙裂溝可能接近釉質牙本質界窩溝封閉的適應癥和非適應癥
適應癥
(1)窩溝深,特別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針(包括可疑齲);
(2)病人其他牙,特別對側同名牙患齲或有患齲傾向。牙萌出后達到牙合平面即適宜做窩溝封閉,一般是萌出后 4 年之內(nèi),乳磨牙在 3~4 歲,第一恒磨牙 6~7 歲,第二恒磨牙在 11~13 歲為最適宜封閉的年齡。
3. 非適應證(1)牙合面無深的溝裂點隙,自潔作用好;(2)患較多鄰面齲損者;(3)病人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4)牙齒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齦覆蓋。
4. 窩溝封閉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1)清潔牙面首先應對窩溝做徹底清潔,方法是在低速手機上裝好錐形小毛刷或橡皮杯,蘸上適量清潔劑刷洗牙面,也可以采用干刷。清潔劑可以用浮石粉或不含氟牙膏,要注意不使用含有釉質的清潔劑或過細磨料。徹底沖洗牙面后應沖洗漱口,去除清潔劑白陶土等,再用尖銳探針清除窩溝中殘余的清潔劑。
(2)酸蝕清潔牙面后即用棉紗球隔濕,將牙面吹干后放置酸蝕劑,酸蝕面積應為接受封閉的范圍,一般為牙尖斜面的 2/3.酸蝕劑可為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膠,兩種類型都應輕輕攪拌,以保證酸蝕的牙釉質表面接觸到新鮮的酸。恒牙酸蝕的時間為 20~30 秒,乳牙酸蝕 60 秒。注意酸蝕過程中不要擦拭酸蝕牙面,因為這會破壞被酸蝕的牙釉面,降低黏結力。放置酸蝕劑時要注意酸的用量適當,不要溢出到口腔軟組織,還要注意避免產(chǎn)生氣泡。
(3)沖洗和干燥酸蝕后用蒸餾水徹底沖洗,通常用水槍或注射器加壓沖洗牙面 10~15 秒,邊沖洗邊用排唾器吸干,去處牙釉質表面的酸蝕劑和反應產(chǎn)物。沖洗后立即交換干棉卷隔濕,隨后用無油無水的壓縮空氣吹干牙面約 15 秒,也可采用揮發(fā)性強的溶劑如無水酒精、乙醚輔助干燥。封閉前保持牙面干燥,不被唾液污染是封閉成功的關鍵。酸蝕牙面干燥后呈白色霧狀外觀,如酸蝕后的牙釉質沒有這種現(xiàn)象,應重復酸蝕。操作中要確保酸蝕牙面不被唾液污染,如果發(fā)生唾液污染,則應再沖洗牙面,徹底干燥后重復酸蝕 60 秒。
(4)涂布封閉劑采用自凝封閉劑時,每次封閉前要取等量 A、B 組分(分別含有引法劑和促劑)調(diào)拌混均。調(diào)拌時要注意掌握速度以免產(chǎn)生氣泡,影響固化質量。自凝封閉劑固化時間一般為 1-2 分鐘,通常調(diào)拌 10-15 秒,完全混均后在 45 秒內(nèi)即應涂布。光固封閉劑不需調(diào)拌,直接取出涂布在牙面上,如連續(xù)封閉多個牙,注意不宜取量過多因為它在自然光下也會逐漸凝固,涂部方法用細刷筆,小海綿或制造廠家的專用供應器,將封閉劑涂部在酸蝕牙面上。注意使封閉劑滲入窩溝,使窩溝內(nèi)的空氣排出,在不影響咬合的情況下盡可能有一定的厚度,有時可能會有高點,但 2-3 天后就可被磨去。如涂的太薄會缺乏足夠的抗壓強度,容易被咬碎。
(5)固化自凝封閉劑涂布后 1-2 分鐘即可自行固化。光固封閉劑涂布后,立即用可見光源照射。照射距離約離牙尖 1mm,一般為 20-40 秒。照射部位要大于封閉劑涂布的部位。完成后漱口和用棉卷將表面的氧化物去除。
(6)檢查封 0 閉劑固后,用探針進行全面檢查,了解固化程度,黏結情況,有無氣泡存在,尋找遺漏或未封閉的窩溝并重新封閉,咬合過高,應調(diào)整咬合。封閉后還應定期(3 個月、半年或一年)復查,觀察封閉劑保留情況,脫落時應重作封閉。對已完成封閉的兒童應作好記錄,以便復查。窩溝封閉失敗的原因 4. 適應癥選擇不當 5. 術者操作不當 6. 封閉材料的性能不足人體氟來源大部分來自于每天攝入的食物和水
1.飲水:人體氟的主要來源,約占人體氟來源的 65%,水中氟易被吸收。
2.食物:25%來源于食物,植物或動物里均含氟。
3.空氣:
4.其他可能的氟來源 5.氟的總攝入量每千克體重的總攝氟量在 0.05~0.07mg/kg 之間為適宜,不應超過上限。
5. 國家氟化物衛(wèi)生標準。
氟的防齲機制
1.抑制致齲菌的代謝生長
2. 減少牙菌斑內(nèi)酸的形成
3. 降低牙釉質的溶解度
4. 促進牙釉質的再礦化氟牙癥臨床特點:
1、多發(fā)生在恒牙,乳牙少見
2.患氟牙癥牙數(shù)的多少取決于牙發(fā)育礦化時期在高氟區(qū)生活時間的長短
3.牙釉質損害程度取決于氟過量的水
4.牙釉質、牙本質變脆、耐磨性差,但對酸蝕的抵抗力較強自來水氟化的原則在進行人工飲水加氟時,應綜合考慮,不能單純以飲水自然氟含量為依據(jù),應參考當?shù)佚x病患病水平和氟牙癥指數(shù)才能對飲水氟化的效果與安全性的可行性作出初步評價。①飲水的適宜氟濃度一般應保持在 0.7~1mg/L 之內(nèi);
②低氟區(qū)飲水含量在 0.5mg/L 以下,在考慮加氟前,應首先調(diào)查該地區(qū)氟牙癥的流行情況。如果氟牙癥指數(shù)在 0.6 以上,則無加氟的必要;
③飲水氟含量在 0.5mg/L 以下,氟牙癥指數(shù)低于 0.6 時,可結合齲病的發(fā)病情況決定。應以 15 歲兒童的齲均為標準,如果超過lDMFT,可酌情適當增加飲水氟含量,如 DMFT 很低,則可考慮其他預防措施;
④飲水氟含量超過 1.5mg/L,則應采取措施消除過量的氟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但飲水氟含量在 1.5mg/L 以下,而氟牙癥指數(shù)超過 1 時,應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減少氟的攝入量;
⑤飲水含氟量應按季節(jié)、氣溫的變化進行調(diào)整;
⑥自來水加氟需要嚴格的管理和檢測系統(tǒng),保證安全有效。試述氟化物防齲的全身應用。
1.飲水氟化:自來水氟化:飲水氟適宜濃度為 1ppm,我國飲水氟適宜濃度為 0.5~0.8ppm;學校飲水氟化:適用于不能實施公共自來水氟化的低氟區(qū)。小學內(nèi)的飲水氟濃度可以為社區(qū)自來水水氟適宜濃度的 4.5 倍。
2.食鹽氟化:適用于沒有開展飲水氟化或沒有自來水的低氟區(qū)。
3.牛奶氟化:牛奶含氟濃度可根據(jù)年齡當?shù)仫嬎康冗m當調(diào)整。
4.氟片:適用于未能實施其他全身性用氟防齲的低氟區(qū)。需要家長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配合,要有專人負責實施和監(jiān)督。氟片效果好,成本低,從嬰兒到 12 歲堅持服用效果最好。每次處方總量不超過 120mg。
5.滴劑:氟滴劑適用于 2 歲以下的幼兒。
試述氟化物的局部應用。
含氟牙膏:適用于低氟區(qū)和適氟區(qū)。大多數(shù)牙膏含氟量為 1000~1100mg/kg,氟濃度高會增加牙膏的抗齲力。常用的氟化牙膏為單氟磷酸鈉牙膏、氟化亞錫牙膏、氟化鈉牙膏等。含氟漱口液:可在學校和家庭中由教師或家長監(jiān)督施行。適用于低氟區(qū) 0.2%氟化鈉(900mgFˉ/kg)溶液每周一次,0.55%氟化鈉(230mgFˉ/kg)溶液每天用一次,5-6 歲兒童使用 5ml,6 歲以上每次用 1ml0 含漱一分鐘,5 歲以下不應使用。
專業(yè)人員應用的氟化物:
(1)局部用氟:酸性磷酸氟 APF 溶液,理化性穩(wěn)定,不染色。從乳牙萌出(1 歲)到第二恒磨牙萌出(13 歲)之間,每 6 個月一次對口腔內(nèi)已萌出的牙進行途布。成人中毒計量與 12.5ml(250mgNaF)1-12 歲兒童則為成人計量的 1/3-1/2,成人全口涂布用藥量必須在 2ml 以內(nèi),通常 1ml 為宜。;
(2)含氟涂料:氟保護漆氟含量為 0.1%, 2-4 小時內(nèi)不進食,當晚不刷牙,涂膜一般保持 24-48 小時,4 個月 1 次。;
(3)含氟凝膠與,使用口腔托盤,一次性處理全口牙齒,在口腔內(nèi)保留 4 分含氟泡沫:酸性磷酸氟(APF)鐘。其他局部用氟方法:含氟牙科材料:水門汀、復合樹脂、窩溝封閉劑、玻璃離子水門汀。
口內(nèi)裝置:共聚物膜裝置、氟化物玻璃裝置。簡述在齲病預防中牙菌斑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①機械方法:牙刷、牙膏、牙線、牙簽、牙間刷、牙間清潔器等。
②化學方法:氯己定、三氯生等。
③植物提取物:包括有黃芪、厚樸、五倍子、金銀花、二面針、三七及茶葉等。
④酶類:葡聚糖酶等。
⑤抗菌斑附著劑:茶多酚、甲殼胺等。
⑥氟化物:含氟牙膏、含氟涂料、含氟凝膠、含氟泡沫等。
⑦替代療法:用致齲菌毒性因子缺陷病毒代替野生珠定植于口腔的方法。
⑧疫苗:含葡聚糖轉移酶基因疫苗、變形鏈球菌表面附著蛋白疫苗等。
影響牙周病流行的因素
1.口腔衛(wèi)生
2. 吸煙
3. 營養(yǎng)
4. 系統(tǒng)性疾病簡述牙周病的分級預防。
(1)一級預防:是指在牙周組織受到損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襲,或致病因素以侵襲到牙周組織,但尚未引起牙周病損之前,立即將其去除。一級預防旨在減少人群中牙周病新病例的發(fā)生。主要對大眾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指導,最終打到清除菌斑和其他刺激因子的目的;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同時提高宿主的抗病能力。
(2)二級預防:旨在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減輕已發(fā)生的牙周病的嚴重程度,控制其發(fā)展。對局限于牙齦的病變,及時采取專業(yè)性潔治,去除菌斑和牙石,控制其進一步發(fā)展。去除促進牙周病發(fā)展的刺激因素,如去除不良修復體,治療食物嵌塞,充填鄰面齲損等,使牙周組織狀況得到顯著改善。二級預防的效果是在一級預防的基礎上取得的,其遠期效果與患者是否能長期堅持各種預防措施有關。
(3)三級預防:旨在用各種藥物和牙周手術方法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組織病損,防止功能障礙,以義齒修復失牙,重建功能,并通過隨訪、精神療法和口腔健康的維護,維持其療效,預防復發(fā)。同時,還應治療相關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增強牙周組織的抵抗力。
試述牙周病的預防方法。
菌斑控制:機械性措施:刷牙、牙線、牙簽、牙間刷及橡膠按摩器的正確使用,齦上潔治術和根面平整術全面去除牙石及菌斑;藥物方法:氯己定、甲硝唑、替硝唑,對牙周病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其它抗生素:四環(huán)素、強力霉素、螺旋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萬古霉素等。其他藥物:酚類化合物、季銨化合物、血根堿、氟化亞錫、三氯羥苯醚等。
控制相關局部因素:
(1)改善食物嵌塞:垂直食物嵌塞:通過選磨法重建食物溢出溝,恢復牙的生理外形,調(diào)整邊緣嵴,恢復外展隙;水平食物嵌塞:食物嵌塞矯治器,或用牙線、牙簽剔除嵌塞的食物。
(2)調(diào)合:適用于那些因咬合干擾或早接觸而引起了咬合創(chuàng)傷的病理改變者。一般在控制了齦炎和牙周炎之后進行。
(3)破除不良習慣:糾正吸煙習慣、磨牙癥的治療。
(4)預防、矯治錯合畸形:宣傳教育。給予兒童有利于頜面部組織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食物。預防和治療齲病。及時處理乳恒牙替換障礙。處理多生牙、先天缺牙。及時糾正口腔不良習慣。矯治已經(jīng)發(fā)生的各種錯合畸形。
(5)制作良好的修復體:在修復牙體缺損時,牙鄰面注意恢復接觸點,避免引起食物嵌塞。 提高宿主抵抗力:合理的營養(yǎng):經(jīng)常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 A、D、C 及鈣和磷的營養(yǎng)物質。積極治療和控制與牙周病發(fā)生有關的全身性疾病。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監(jiān)測。青春期和妊娠期積極調(diào)整內(nèi)分泌,注意專業(yè)性口腔衛(wèi)生護理,定期口腔檢查,進行常規(guī)的牙周沖洗和潔治,加強個人的家庭口腔衛(wèi)生護理。牙周病預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牙周病預防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致病的始動因子及促進疾病發(fā)展的危險因素。
預防牙周病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增強人群牙周病預防的意識,提高自我口腔保健和維護牙周健康的能力;
②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去除致病微生物,使牙周支持組織免遭破壞;
③提高宿主的防御能力,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
④維持牙周治療的效果。
菌斑控制的機械方法, 具體說牙線的使用
①刷牙;
②牙線:拉下一段約 25cm 的牙線,將線的兩端打雙結形面一線圈,或取約 33cm 的牙線,將線的兩端繞在二個中指上,用右、左手指將牙線通過接觸點。兩指間控制牙線的距離約 1~1。5cm 。當有緊而通不過的感覺時,可做前后拉鋸式動作,通過接觸點,輕柔地到達接觸點下的牙面,同時將牙線放到牙齦溝底以清潔齦溝區(qū),注意不要硬壓入齦溝以下過深的組織內(nèi)。用兩指將牙線緊繃,并包繞頸部牙面,使牙線與牙面的接觸面積大一些,然后作上下刮動,每一牙面要刮 5~6 次,依次進入相鄰牙間隙,逐個將全口牙齒的鄰面刮凈,并漱去刮下的菌斑。
③牙簽;
④牙間刷及橡膠按摩器;
⑤齦上潔治術和根面平整術。
ART 非創(chuàng)傷性修復治療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
(1)ART 技術符合現(xiàn)代預防基本觀點,采用有黏結性的玻璃離子材料,只要求最少的洞形預備,最少的牙體損傷以保存完好的牙體組織。
(2)采用手用器械,不需要電源,不需要昂貴的口腔設備。
(3)ART 的器材和材料攜帶方便,操作者能采用任何形式交通工具如自行車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就可以到患者生活的環(huán)境中工作,到社區(qū)、學校、家庭中提供口腔治療。
(4)操作簡單易學。
(5)控制交叉感染的方法簡便,不需要高壓消毒的手機,手用器械容易清潔和消毒。
(6)患者容易接受,沒有令人恐懼的牙科設備和牙科操作,也沒有牙鉆或吸唾器的噪音,減少了患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這種治療尤其在兒童中更易得到普及。
(7)玻璃離子中氟離子的釋放能預防和阻止齲病,有助于牙體組織的健康。
缺點:
1.充填微漏:玻璃離子在反應的過程中體積收縮,產(chǎn)生微漏,即便在所有操作都很標準的情況下仍難避免。
2.玻璃離子材料的強度:玻璃離子作封閉材料時,其壽命低于復合樹脂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但從防齲效果來看,樹脂與玻璃離子效果相似。此現(xiàn)象可能與氟的釋放或者即使大部分封閉材料脫落,但仍有殘留材料存在于窩溝有關。
3.對 ART 修復與充填長期保留率的研究不夠。
敘述巴斯刷牙法水平顫動法是巴斯刷牙法(the Bass method)的別稱,或稱齦溝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清除齦緣附近及齦溝內(nèi)菌斑的方法,Bass 法最為廣泛接受,因為這個部位對控制牙齦與牙周感染最為重要。
1.目的與適應證去除所有病人齦緣附近與齦溝內(nèi)的牙菌斑,特別是鄰間區(qū),牙頸部與暴露的根面區(qū),以及做過牙周手術的病人。
2.刷牙要領
(1)手持刷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雖然刷毛呈 45°角,但通常對病人較容易和較安全的是先與牙長軸平行,然后稍作旋轉,與齦緣呈 45°角。
(2)刷毛角度:把牙刷刷毛端放在直指齦溝的位置,刷毛約與牙長軸呈 45°角。
(3)輕度加壓勿使刷毛屈曲輕度加壓,使刷毛端進入齦溝。
(4)顫動牙刷:以短距離拂刷;來回顫動牙刷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勿使毛端離開齦溝,至少顫動 10 次。
(5)重新放置牙刷:將牙刷移至下一組 2~3 顆牙,注意重疊放置。
(6)重復拂刷:在上、下頜牙弓的唇、舌面的每個部位重復拂刷。
(7)刷前牙的舌面、腭側面位置,將牙刷豎放在前牙舌、腭側牙面,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進入齦溝。 3.缺點過度的刷牙可以使短距離拂刷變成為強力摩擦而損傷齦緣。
牙膏的作用
1. 增加刷牙的去污作用
2. 幫助消除口臭
3. 提高刷牙興趣
4. 有抑制滅菌能力
5. 美觀作用
感染的傳播途徑
1.病原體經(jīng)醫(yī)務人員的手傳播
2. 空氣飛濺傳播
3. 診療環(huán)境污染口腔癌的預防口腔癌是指唇、舌、牙齦、口底、頰粘膜和腭部的癌癥。是世界上第 6 種最常見的癌癥之一。而在發(fā)展中國家,男性占癌癥的第 3 位,女性為第 4 位。由于口腔癌比其他部位的癌易轉移、治療花費大、預后差;直接威脅生命等原因,近年來受到普遍的重視。1985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每年全球發(fā)病例數(shù)為 41.3 萬,其中有 27 萬人死于口腔癌,美國每年診斷為口腔癌與咽癌的病人有 3 萬人,其中 8 千人因病死亡??谇话┎∪私?jīng)過手術、放療、化療后,5 年生存率為 50%,生存者多因口腔癌造成毀容,心理負擔大而精神痛苦。因此口腔癌的預防就顯得十分重要??谇话┦强梢灶A防的。預防方法預防的含義包括預防口腔癌的發(fā)生,預防口腔癌對鄰近組織的損害,預防口腔癌的轉移,預防因口腔癌喪失生命。
(一)口腔健康教育增進公眾預防口腔癌的衛(wèi)生知識,矯正不良行為。
據(jù)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diào)查報告,我國男性公民 35~44 歲, 65~74 歲吸煙者分別占 86.1%與 55.8%,飲酒者分別占 66.7%與 49.2%,既吸煙又喝酒者分別占 49.6%與 35.3%, 35~44 歲、65~74 歲男性吸煙者分別是女性的 14.5 倍,飲酒者男性是女性的 6.3 倍。如教育成人減少對煙草與酒的依賴、不嚼檳榔;可減少惡變和死亡。
1.減少致病因素
(1)避免吸煙、飲酒和嚼檳榔大量研究表明,在致癌因素中,煙草是最大的癌癥誘發(fā)物,故吸煙是最危險的習慣。因此我國口腔癌的一級預防應著重從吸煙與飲酒的危害性方面進行教育,改變吸煙、飲酒的習慣;鼓勵公眾不要染上吸煙習慣;已吸煙者最好戒煙,已吸煙而不能戒煙者,起碼要減少用量。印度的一級預防規(guī)劃實施后,明顯地減少了用煙量,結果口腔粘膜白斑逆轉率很高。酒與惡性腫瘤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口腔、咽、喉與食管癌上,酒中酒精含量愈高,致癌的危險性就愈高。1981 年有學者報告飲啤酒和葡萄酒致癌的危險性并不比烈性酒少,因為一般啤酒飲量大。此外還應立法,限制生產(chǎn)、進口,銷售和使用,使人們認識吸煙對健康的危害,提高煙草產(chǎn)品價格與稅收、減少焦油、尼古丁和其他致癌物質含量等措施。
(2)避免嚼檳榔特別是在檳榔中混有煙草與石灰時致癌危險性較大。
(3)注意對光輻射的防護防止長時間直接日照。下唇光照機會比上唇多,95%唇紅部癌在下唇。
(4)平衡飲食減少脂肪攝入量,增加蔬菜、水果。提高維生素 A、B、E 和微量元素硒的攝入量。
(5)不飲過熱的飲料不食過熱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粘膜組織。
(6)避免不良刺激及時調(diào)磨義齒銳利邊緣,防止對軟組織摩擦、壓迫和創(chuàng)傷。
(7)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拔除殘根、殘冠,及時調(diào)磨牙的銳利牙尖,以免反復咬頰、咬舌。 2.提高公眾對口腔癌警告標志的認識提高公眾對口腔癌警告標志的認識,以便加以警惕,及早就醫(yī)。
口腔癌的警告標志如下:
(1)口腔內(nèi)的潰瘍,2 周以上尚未愈合。
(2)口腔粘膜有白色、紅色和發(fā)暗的斑。
(3)口腔與頸部有不正常的腫脹和淋巴結腫大。
(4)口腔反復出血,出血原因不明。
(5)面部、口腔、咽部和頸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與疼痛。作為一般公共衛(wèi)生政策,通過共同危險因素途徑,加強健康促進,直接針對降低口腔癌發(fā)病率進行公眾健康教育。
(二)定期口腔檢查
1.定期檢查是為了早期發(fā)現(xiàn),并提高早期治療率,早期治療可提高生存率和維持較好的生命質量。如果癌瘤在 2cm,同時無轉移,就大大增加 5 年生存率,如果癌瘤在 2cm 或以下,5 年生存率提高 2 倍,1cm 或以下,提高 3 倍;所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降低口腔癌的死亡率是十分有意義的。定期檢查的對象:40 歲以上長期吸煙、吸煙量在 20 支/日以上者、既吸煙又有飲酒習慣者或因煙酒刺激口腔已有白斑的患者,以及長期嚼檳榔塊者,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至少半年檢查一次。
2.自我檢查需定期檢查的對象應學會自我檢查的方法,早期就醫(yī),以防不測。
自我檢查的方法如下:在充足的照明下,患者面對鏡子。
(1)對頭頸部進行對稱性觀察注意皮膚顏色的變化。
(2)雙手食指觸摸面部面部如有顏色變化、觸疼或腫塊、疣痣增大,2 周內(nèi)就醫(yī)檢查。
(3)觸摸頸部從耳后觸摸至鎖骨,注意觸摸疼痛與腫塊。檢查左右兩側頸部。
(4)下唇翻開下唇,觀察唇紅部與唇內(nèi)側粘膜,用食指與拇指從內(nèi)向外,從左向右觸按下唇,對上唇做同樣檢查,觸摸是否有腫塊,觀察是否有創(chuàng)傷。
(5)牙齦與頰部用食指拉開頰部,觀察牙齦,并用食指與拇指挾住頰部觸摸。
(6)舌與口底伸出舌,觀察舌的顏色與質地,用消毒紗布包住舌尖部,然后把舌拉向左或右,觀察舌的邊緣部位。用食指與拇指觸摸舌體,注意是否有異常腫塊。檢查口底需用舌舔上腭部,以觀察顏色與形態(tài)的變化,然后用食指觸摸口底。
(7)腭部對腭部檢查有時需用牙刷柄壓住舌,頭略后仰,觀察軟腭與硬腭的顏色與形態(tài)。
(三)政策和措施政策是控制煙、酒大量使用的有力法規(guī),從公眾全身與口腔健康出發(fā),衛(wèi)生行政部門協(xié)同其他政府部門,制定控制使用煙酒的政策:
1.增加煙草與烈性酒的稅收。
2.禁止煙草廣告與促銷活動。
3.印制"吸煙與飲酒是口腔癌危險因素"的忠告式廣告;煙盒前后應印有"吸煙有害健康" 的忠告,面積應占煙盒的 25%~30%。
4.增加專業(yè)人員控制癌前病變的知識與辨別早期病損的能力。
5.確定口腔癌常規(guī)檢查步驟與診斷標準,建立適合的治療途徑。
(四)防止環(huán)境污染無論工作環(huán)境還是生活環(huán)境都應注意污染問題。
1.采取吸煙區(qū)與非吸煙區(qū)分開的措施。
2.在密閉的公共場所要禁止吸煙,如醫(yī)院、劇院、商店、飯店等地方。
3.應注意核輻射與空氣的污染。當前對口腔癌的致病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對預防口腔癌的發(fā)生提供了依據(jù),做好口腔癌的預防工作。將會大大降低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癌癥的預防(包括口腔癌)列入公共衛(wèi)生重點項目之一,世界各地正在為攻克癌癥作著不懈的努力,人類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力的控制癌癥的發(fā)生。
來源:雀兒 口腔醫(yī)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