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慢性病患者更容易中
“新型冠狀病毒”的招?
是不是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容易受到感染?為啥這樣的人感染后病情會比較危重呢?
很多人在關注新冠肺炎情況時會發(fā)現(xiàn),有的感染者病情屬于輕癥,有的人則屬于重癥甚至危重癥,而病情較重的人大多本身存在基礎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
平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要是得了肺炎,也要比沒有基礎疾病的病人更重一些,治療矛盾、困難更多一些。我們就從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得了肺炎說起。
心血管系統(tǒng)的病變
有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基礎疾病的患者存在心、腦、腎、血管這些靶器官損害,臟器功能基礎差。
像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容易有心血管系統(tǒng)的病變。像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心肌肥厚、心功能減低等等,冠心病更不用說了,本身就存在心肌供血不足。
在得了肺炎之后,炎癥發(fā)熱,單單是心跳增快,就會加重心臟負荷,加重心肌缺血,就更不要說炎癥本身、肺炎缺氧還可能影響心肌了。
炎性反應
病毒到了身體里,對肺部的細胞攻擊,發(fā)生肺炎,現(xiàn)在還發(fā)現(xiàn)有些病人就是表現(xiàn)為腹瀉的,糞便中也有病毒,那腸道也會有炎癥。
人是一個整體,一個部位發(fā)生炎癥就會引起全身的炎性反應,身體里各個方面都會緊急動員應對。炎性反應時身體為了抵御外敵,會生產(chǎn)很多炎性因子,可是炎性因子在攻擊敵人時,沒有那么準確,會誤傷自己。
身體里會有炎性損傷,有時候反應強烈,自身損傷就會很重。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身體會發(fā)生一種“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會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的。
應激反應
在得病之后,身體為了抵抗疾病,就會全身動員,各系統(tǒng)積極行動。這在醫(yī)學上叫做“應激反應”。應激時,身體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興奮的,各種激素水平也會明顯增高。
應激對感染、抵御外敵有好處,但是對于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來說,就會引起各種代謝增強,心跳加快、收縮力增強,血壓、血糖的異常升高等,加重心臟、血管、胰島細胞等的負擔,基礎疾病就變得不穩(wěn)定了。
血糖增高容易合并細菌感染
糖尿病的患者容易感染,因為細菌也喜歡吃糖。有些糖尿病人就是由于反復感染,長癤子、尿路感染被發(fā)現(xiàn)的。
本來,病毒性肺炎是不用抗生素的,可糖尿病患者就容易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發(fā)生細菌感染,病情就會更重,治療也會更困難。
治療矛盾多
因為有基礎疾病,又新得了肺炎,需要用藥,用藥之間就會有矛盾,需要權衡,困難很多。
彌散障礙
病毒性肺炎主要是肺間質的損傷。這種損傷主要會造成氧氣到了肺里進入到人體的障礙,就是吸進去氧氣之后“吸收不了”,這在醫(yī)學上叫做“彌散障礙”。
這種缺氧不像氣管堵了插個管、或者把氣管切開就能解決的,所以,人會明顯缺氧。如果原本就有心血管病,供血不足、缺血缺氧,那肺炎造成的缺氧無疑是雪上加霜,程度就會更重。
病毒性肺炎還沒有什么特效藥針對病毒治療,只是對病人支持、保護,度過急性期等待自愈,在這個過程中,有基礎疾病的可能就挨不過。
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如果再是老年,那老年人免疫力低、臟器功能減退等就會更明顯,病情就更加重,治療也會更困難。
來源;口腔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