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骨術定義
①植骨術是用手術將骨組織移植到病人體內骨胳缺損、需要加強或融合的部位
②將骨移植到患處,填充缺損,加強固定,促進愈合的手術。
二、植骨的適應癥
1、骨折不愈合。
2、骨缺損:外傷性、良性骨腫瘤,先天性骨不連。
3、關節(jié)融合:如脊柱關節(jié)融合術。
4、骨阻擋:髖關節(jié)脫位髖臼加蓋
三、移植骨的來源分類
1、自體:取髂骨或腓骨。來源有限,無排斥反應。
2、同種異體:多為家屬提供。來源較多,有排斥反應。
3、庫存骨:外科手術或創(chuàng)傷死者的骨骼。死亡供體一般要求在6-12h內取骨
4、異種骨:小牛骨去掉有機成分后使用。來源廣,排斥反應大。
四、移植骨的結構分類
五、移植骨的存活過程:爬行替代作用
移植骨細胞壞死---(遺留基質)-----→骨塊周圍血腫機化----(成骨細胞)----→成骨細胞骨樣組織----(蔓延)----→ 占據(jù)----(成骨細胞、破骨細胞)----→血腫、骨塊表面及全部鈣化骨化----(持續(xù))----→至吞噬骨塊形成新骨。
六、植骨技術與適應癥
一、上蓋植骨法
適應癥:任何長管狀骨骨不連。達到植骨和固定的雙重目的。
(1)單片上蓋骨移植
(2)雙重上蓋骨移植
(3)帶松質骨上蓋骨移植
二、滑動植骨法
a、適應癥:骨缺損。
b、要點:
①切長方形骨塊:較長的骨折斷端切取2/3 ,從短端切取1/3
②旋轉180度:遠近端互換位置。
③固定。
三、嵌入植骨術
a、適應癥:小于2.5cm的骨缺損。
b、要點:
①在缺損處嵌入松質骨
②固定。
四、腓骨段植骨術
a、適應癥:大段移植修復尺骨缺損,就近修復脛骨缺損
b、缺點:造成新的缺損
五、帶血運的骨移植術
a、適應癥:骨缺血性壞死、一般植骨術難以奏效時。
b、要點:吻合血管,保存血運
六、充填植骨術:利用松質骨充填空腔,如腫瘤切除后的空腔
七、表面植骨術:將松質骨條或顆粒移植于骨表面。主要用于骨折延遲愈合或椎體融合
來源于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