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立強薛紅玉解放軍第309醫(yī)院口腔科;王平北京軍區(qū)政治部第四干休所門診部
下頜第一前磨牙其根管形態(tài)變異較大,多根管的發(fā)生率在25%左右。現(xiàn)報告1例3根管病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45歲,漢族,因右側(cè)下頜后牙殘根反復(fù)腫痛就診要求拔出。檢查:44殘根,殘端大部位于齦下。X線片示:44殘根似為雙根,遠中根可見部分根管影像,近中根有影像重疊(圖1)。
局麻下予以拔出,見44為3根,即近頰根、遠頰根及舌根,遠頰根與舌根融合,于近中及遠中可見兩根外形輪廓,中間融合連接,于根尖處分為兩個根尖;近頰根與遠頰根中上部融合,但有根面溝,中下部近頰根分離,根尖端向遠中彎曲(圖2—6)。
44冠方殘端可見3個根管口,與牙根相應(yīng)分別位于近頰、遠頰及舌側(cè)(圖7)。3個根管口分別插入#15擴大針可達相應(yīng)3個根尖,x線片示3個根管相互獨立(圖8)。
2討論
多根管的下頜第一前磨牙有不同的分根情況,根管可在根管頸、中及根尖1/3分根,在近根尖1/3處才分為多個根管可認為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分根位置較高的3、4根管的髓底多呈平臺狀,其中3根管的髓底圖特征:①根管口在髓底呈近遠中向排列,以M表示近中向,D表示遠中向,分為M1D2型和M2D1型;②根管口呈頰舌向排列,以B表示頰向,L表示舌向,分為B1L2型和B2L1型,占52.38%;其中B2L1型即近頰根、遠頰根及舌根,同本案報道分根情況相同,類似上頜恒磨牙分根特點。
此分根特點是否為下頜第一、二前磨牙出現(xiàn)分根位置較高的3根管時的一種特定類型,需進一步驗證。在下頜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療時需仔細排查有無多根管,并注意其分根位置的高低,近遠中向、頰舌向排列的特點,以免發(fā)生漏治。
來源:牙體牙髓牙周病學(xu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