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和討論
患者,53歲,男性,(右上第1、2顆牙) 缺失病例,由于牙槽骨高度不足,在行髂骨移植后進行了種植手術,但由于移植骨的吸收,種植體周圍的牙槽骨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引起了與對側同名牙的齦曲線明顯不對稱(圖1)。
圖1 去除愈合基臺后,由于移植骨的吸收,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形態(tài)產生變化,引起與對側同名牙齦曲線明顯不對稱,作為解決的方案,提出通過外科手術再植骨和軟組織移植的方法以改善嵴頂?shù)拿缹W形態(tài)或使用修復方法來改善軟組織的美學效果。以上兩種方法供患者參考,最后患者選擇了修復的方法。
應對方法
可以選擇在(右上第1、2顆牙) 部位的唇側進行結締組織移植來獲得牙齦組織美學形態(tài)連續(xù)性的恢復的外科方式。在本病例中,因為患者不是露齦笑的類型,所以選擇了用修復的辦法提高美學效果,在金屬基底冠上,使用牙齦瓷,來恢復牙齦形態(tài)對稱性(圖2、圖3)。
圖2 戴入上部基臺的狀態(tài)。
圖3 戴入有牙齦瓷的金屬基底烤瓷冠,(右上第3顆牙) 是不良修復體,計劃在(右上第1、2顆牙)種植區(qū)周圍的軟組織穩(wěn)定后,再對(右上第3顆牙) 進行重新修復。
上述的患者具有較高的笑線,所以不影響美學效果(圖4、圖5)。近年,適合于牙齦色的瓷粉和聚合樹脂應用于臨床,是較為可行的應對方法。
圖4 上部修復體戴入口內后,牙列和口唇的關系,由于笑線較高的原因沒有影響美學效果。
圖5 上部修復完成后的全景X線片。
來源于口腔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