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腫瘤 的臨床表現(xiàn)與治療
目錄 | 1概述 2發(fā)病情況 3分類 | 4臨床表現(xiàn) 5診斷 6驗方偏方 | 7介紹及健康指導 |
---|
概述
發(fā)病情況
1.發(fā)病率:不同國家發(fā)病率有顯著差異,文獻報告為0.15-1.6/10萬。
2.發(fā)生年齡: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生。成人良性多于惡性,兒童惡性多于良性。
3.性別比例: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樣癌女性多于男性,沃辛瘤男性明顯多于女性。
4.唾液腺腫瘤與全身腫瘤構成比:大唾液腺腫瘤占除皮膚以外所有良惡性腫瘤的5%,占口腔頜面部腫瘤的20.6%。
5.發(fā)生部位:在所有唾液腺腫瘤中,腮腺腫瘤發(fā)生率最高,約占80%;下頜下腺占10%;舌下腺腫瘤占1%,小唾液腺腫瘤占9%。在小唾液腺中最常見于腭腺。
6.良惡性腫瘤所占比例:在不同部位比例不同。腮腺腫瘤中良性/惡性約為3:1;下頜下腺中為3:2;舌下腺腫瘤中惡性腫瘤高達90%,小唾液腺中惡性腫瘤也高達60%。
7.不同組織類型的腫瘤發(fā)生的相對比例:沃辛瘤、嗜酸性腺瘤幾乎僅發(fā)生于腮腺;腺泡細胞癌、涎腺導管癌、上皮-肌上皮癌多見于腮腺;多形性低度惡性腫癌多見于腭部小唾液腺;管狀腺瘤90%發(fā)生于唇腺。磨牙后區(qū)腺源性腫瘤以粘液性表皮樣癌最為常見;舌下腺腫瘤很少見,但一旦發(fā)生,很可能是腺樣型囊性癌。
8.多原發(fā)性唾液腺腫瘤:時有所見,以腮腺最為常見。病理類型以沃辛瘤最多,其次為多形性腺瘤,惡性腫瘤少見。
分類
1.根據性質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2.根據發(fā)生部位可分為腮腺腫瘤、下頜下腺腫瘤、舌下腺腫瘤、小唾液腺腫瘤、磨牙后腺腫瘤、舌腺腫瘤、唇腺腫瘤等。
3.根據病理類型可分為多形性腺瘤、沃辛瘤、粘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嗜酸性腺瘤等。
臨床表現(xiàn)
不同性質腫瘤臨床特點
1.良性:多為生長緩慢的無痛性腫塊,活動,無粘連,無功能障礙,表面光胡或呈結節(jié)狀。
2.惡性:生長較快,多有疼痛,呈浸潤性生長,與周圍組織粘連,甚至浸潤神經組織并導致功能障礙。有些低度惡性腫瘤在早期也可呈現(xiàn)良性表現(xiàn),且病程較長,易于良性腫瘤混淆。
不同部位腫瘤臨床特點
一、腮腺腫瘤:
1.80 %位于腮腺淺葉,表現(xiàn)為耳垂下、耳前區(qū)、腮腺后下部腫塊。
2.良性腫瘤即使體積巨大也不會出現(xiàn)面癱癥狀。
3.惡性腫瘤則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面癱癥狀。侵及皮膚,可出現(xiàn)表面破潰;侵及咬肌,可出現(xiàn)張口受限;少數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腮腺腫瘤凸向咽側時,可出現(xiàn)咽側膨隆或軟腭腫脹。
4.發(fā)生于副腮腺者,表現(xiàn)為頰部腫塊,多位于顴弓或顴突下方。
二、下頜下腺腫瘤
1.表現(xiàn)為下頜下三角區(qū)腫塊。
2.良性腫瘤常無自覺癥狀。
3.惡性腫瘤侵及舌神經出現(xiàn)舌痛及麻木,舌下神經受累出現(xiàn)舌運動受限,伸舌時偏向患側,也可出現(xiàn)舌肌萎縮及舌肌震顫。
4.腫瘤侵及下頜骨骨膜時不能活動,侵及皮膚時,呈板樣硬。
5.部分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
三、舌下腺腫瘤
1.不易察覺,部分無自覺癥狀。部分病人自覺一側舌痛或麻木,或舌運動受限,影響說話及吞咽。
2.觸診檢查可及舌下腺硬性腫塊,有時與下頜骨舌側骨膜相連而不能運動,口底粘膜常完整。
四、小唾液腺腫瘤
1.以腭部最常見。一般發(fā)生于一側腭后部及軟硬腭交界區(qū),不發(fā)生于中線及腭前部,因此不含腭腺。
2.硬腭腫瘤不能活動不能以此判斷良惡性。
3.惡性腫瘤可伴有疼痛或灼痛感,常伴患側眶下區(qū)或上唇麻木。侵及翼肌時,常致張口困難。向口內突出生長者,可導致進食困難。
4.良性腫瘤對腭骨及牙槽突產生壓迫性吸收,惡性腫瘤對骨質呈侵蝕性破壞。
五、磨牙后腺腫瘤
以粘液表皮樣癌多見,腫物含粘液性分泌物。
六、舌腺腫瘤
1.多位于舌根部,惡性腫瘤多見。
2.主要癥狀為疼痛、異物感及吞咽障礙。
3.病變位于粘膜下,位置較靠后,臨床不易發(fā)現(xiàn),被發(fā)現(xiàn)時常較大。
4.舌部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較豐富,加之局部運動頻繁,易發(fā)生淋巴結和遠處轉移。
七、唇腺腫瘤
較少見,上唇多于下唇,多為良性,以基底細胞腺瘤及管狀腺瘤最常見,表現(xiàn)為界限清楚的腫塊。
診斷
一、臨床診斷:通過病史,臨床檢查,結合病人年齡性別等??沙醪脚袛嗄[瘤性質。
二、影像學診斷
腮腺和下頜下腺腫瘤禁忌作活檢!
B超:
1.對于大唾液腺的病變較實用;
2.可以判斷有無占位性病變及腫瘤的大小,并初步評估病變的性質;
3.由于其安全、快捷、可重復、價格低廉,可將B超檢查列為首選。
CT:
1.可確定腫瘤部位以及與周圍組織之間的關系。
2.特別適合與腮腺深葉腫瘤,尤其是與咽旁腫瘤難以區(qū)分者,以及范圍廣泛者。
唾液腺造影:
1.對于唾液腺炎癥及舍格倫綜合征的診斷價值較高。
2.除了在唾液腺某些疾病尚有一定價值外,由于B超等檢查方法的廣泛應用,唾液腺造影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唾液腺腫瘤診斷上已很少采用。
99mTc核素顯像:
1.對沃辛瘤有很高診斷價值。
2.表現(xiàn)為腫瘤區(qū)Tc濃聚,即"熱結節(jié)",其他腫瘤表現(xiàn)為"冷結節(jié)"或"溫結節(jié)"。
MRI:
1.具有無損傷、無放射性和軟組織。
2.顯示清晰等優(yōu)點。
3.MRI檢查可清晰顯示腫瘤與血管的關系,其對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的顯示優(yōu)于CT。
4.對確定惡性腫瘤的侵及范圍以及與周圍組織關系的定位具有較大的價值,此外對范圍較大的腫瘤也較為適用。
5.但磁共振成像也很難區(qū)分唾液腺腫瘤的組織學類型。
細針吸取活檢
采用外徑0.6mm針頭,吸取少量組織,涂片作細胞學檢查,定性診斷準確率較高。
局限性:獲取組織少,少量組織涂片難以概括腫瘤全貌。位置深的腫瘤可能漏診。閱片者的經驗直接影響診斷的準確率。
三、組織病理診斷(金標準)
1.冰凍切片常應用于術中;
2.唾液腺腫瘤的確切診斷常依賴于石蠟切片診斷;
3.必要時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協(xié)助診斷。
根據腫瘤生物學行為,大致將唾液腺惡性腫瘤分為三類:
高度惡性腫瘤:轉移率較高,術后易于復發(fā),預后較差。包括低分化粘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唾液腺導管癌、非特異性腺癌、鱗狀細胞癌、肌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低度惡性腫瘤:轉移率較低,雖可出現(xiàn)術后復發(fā),但預后相對較佳。包括腺泡細胞癌、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多形性低度惡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
中度惡性腫瘤:生物學行為及預后位于兩者之間。包括基底細胞腺癌、乳頭狀囊腺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治療
1. 腮腺腫瘤的手術處理原則:
腮腺淺葉的良性腫瘤:面神經解剖術+腫瘤+腮腺淺葉切除腮腺深葉的良性腫瘤:面神經解剖術+腮腺淺葉切除+腫瘤及腮腺深葉切除腮腺的惡性腫瘤:腫瘤+腮腺全切除+酌情考慮是否保留面神經2. 面神經的處理:
腫瘤與面神經無粘連,應盡可能保留面神經,并盡量減少機械性損傷。腫瘤與面神經有輕度粘連,但尚可分離時,應盡量保留,術后加用放射治療。術前已有面癱,或術中發(fā)現(xiàn)面神經穿過瘤體,或為高度惡性腫瘤,應犧牲面神經,然后作面神經修復。3.頸部淋巴結的處理:
低度惡性腫瘤:臨床上發(fā)現(xiàn)腫大淋巴結,并懷疑有淋巴結轉移者,可選擇治療性淋巴結清掃術頸部未觸及腫大淋巴結或不懷疑有轉移者,原則上不作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高度惡性腫瘤:一般應考慮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某些惡性腫瘤如腺樣囊性癌除外)4. 術后放射治療:
唾液腺惡性腫瘤對放射線不敏感,單純放射治療很難達到根治效果。但對某些腫瘤,放射治療可以明顯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如腺樣囊性癌及其他高度惡性腫瘤,手術切除不徹底、有腫瘤殘存者,腫瘤與面神經緊貼、分離后保留面神經者。5. 術后化療:
唾液腺惡性腫瘤有可能發(fā)生遠處轉移,特別是腺樣囊性癌及唾液腺導管癌,遠處轉移率在40%左右,因此,術后還需配合化學藥物治療加以預防,但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非常有效的化療藥物。
預后
唾液腺癌病人治療后近期生存率較高,但遠期生存率持續(xù)下降,3年、5年、10年以及15年生存率明顯遞減。
驗方偏方
驗方:
1、內服方:辛夷15g,黃柏15g,生地15g,蒼耳子15g,自芷9g,細辛3g,蔥白30g,刺桐樹寄生30g,豬鼻1個。
2、外用方:蔥白3個,皂角3個,麝香0.15-0.2g,鮮鵝不食草6-9g。1方加水制戚煎劑,每日1劑,連服7-8天后加入黃皮樹寄生,苦楝樹寄生,再隔日服1劑,連服5-7劑,海棠果,花生殼及水母蟹殼曬干研末,隨主方沖服,隔3日1劑,連服6-12劑。2方以棉花蘸藥汁塞耳,如鼻耳出血,可將藥液滴入。
加減:內服方加黃皮樹寄生30g,苦楝樹寄生30g;鼻血鼻阻及耳聾加海棠果(去外皮)7個,花生殼20個,水母蟹殼3-5個;耳邊有腫塊及耳聾加剌桐樹寄生30g,鵝不食草30g。
療效:共治療4例,3例顯著緩解,1例服用本方21劑,獲痊愈,至今未復發(fā)。
方源:廣東文昌縣城農村王山大隊。
3、取牛黃0.3g,夏枯草30g,每日1劑,夏枯草水煎服,牛黃沖服(本方治療后存活最長者為11年)。
偏方:
①紫草根30g,絞股藍20g,二者煎湯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②華東藥翦30克,先煎兩小時,再加枸杞根,鴨跖草各30克,七葉一枝花15克。煎湯濾取清汁服。
介紹及健康指導
相關知識
(一) 概念唾液腺又稱涎腺,包括腮腺、頜下腺、舌下腺三對大唾液腺,以及位于口腔、咽部、鼻腔及上頓竇藏膜下層,數量多達枷-1刪個的小唾液腺。其中,腮腺混合瘤最常見,約占唾液腺腫瘤的80%.是一種含有腮腺組織、熟液和軟月詳組織的多形性腺瘤。腮腺混合瘤多見于青壯年,雖為良性,但有惡變的可能。
(二) 病因接受放射性照射已較明確為唾液腺癌的病因之一?;瘜W毒性物質可能與涎腺腫瘤的發(fā)生有關。而長期接觸化學毒性物質以及病毒感染等也可誘發(fā)唾液腺瘍。此外,機體的激素分泌狀態(tài)異常、免疫功能下降、以及遺傳因素等與唾液腺腫瘤的發(fā)生有關。
(三) 臨床表現(xiàn)多數唾液腺腫瘤呈無癰性生長,但有的唾液腺腫瘤伴有明顯的神經癥狀,出現(xiàn)局限性疼痛或放射性疼痛;惡性腫瘤侵犯面神經則出現(xiàn)面癱;腫瘤侵犯舌神經,出現(xiàn)舌麻木;侵犯舌下神經則出現(xiàn)舌運動障礙。而腮腺混合瘤位于耳垂下方,較大時,可伸向頸部;腫瘤里碩結節(jié),與皮膚或基底組織無憨連,可被推動。腮腺深葉腫瘤因部位深在,有時可出現(xiàn)關節(jié)區(qū)疼痛或張口受限。超聲顯像、叮掃描、磁共振顯像等可以判斷腫瘤的性質及作出明確診斷。
(四) 治療涎腺腫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
健康指導
(一) 術前健康指導常輔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o
1.避免受涼、感冒,戒煙酒,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清潔。
2.保持情緒穩(wěn)定,完善各項化驗、檢查(如胸透、心電圖,D超、cT、磁共振顯像,血、大小便化驗等)。
3.做好個人衛(wèi)生 保持頭發(fā)、皮膚、口腔清潔,剪短指(趾)甲等。
4.術前皮膚準備:理發(fā)、剃須、休浴、更衣、剪短指(趾)甲.備皮(刮去患側耳后距發(fā)際2厘米毛發(fā))。5.全身麻醉手術前6小時禁食、禁水。
6.手術當日 更換清潔病員服,上身不要穿內衣。女病人將頭發(fā)梳理整齊,用軟頭繩綁好或梳成三股
辮。取下隨身物品(項鏈、耳環(huán)、戒指、手表、活動假牙、發(fā)夾、隱形眼鏡等),交家屬保管。
(二)術后健康指導
1.全麻術后去枕健側平臥6小時。6小時后加枕健側臥位或半臥位,避免劇烈活動。
2.用氧氣期間,不要自行調節(jié)流量或關閉;注意防火、防熱、防油、防震,不要在室內吸煙,以免影響安全和治療效果。
3.掌握控制咳嗽、打噴嚏的方法 指壓人中、舌尖抵住上脖、深吸氣。
4.保持手術部位敷料清潔、干燥、固定,避免松動、潮濕,以防出血及感染。
5.刀口的引流管是引流手術部位的滲出物的,引流管需保持固定、通暢,每日擠壓.不能扭曲、脫落;引流袋癟下去才有效;如引流裳膨脹起來或引流管堵塞或脫落,請立即通知醫(yī)護人員。一般48。72小時拔除。拔除引流管后需加壓包扎.您可能感覺比較緊,請團勿松脫敷料i如滲出液較多,請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
6.保持口腔清潔,每日漱口3-4次。7飲食 全麻清醒6小時,可進清淡的半流質飲食(如:稀飯、記鈍、爛面條、蒸雞蛋糕等),食物中少放調味劑,避免過咸、過酸、過甜,以免刺激殘余腺體分泌,影響刀口愈合。禁煙灑,忌辛辣、刺激性食物。8.術后7天左右拆除縫線,拆線3天后方可洗頭,洗頭時-感染。刀口感染者則需繼續(xù)換藥。
(三) 出院后健康指導
1.預防受涼、感冒,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注意口腔衛(wèi)生,保持口腔清潔。
2.戒煙酒,繼續(xù)進清淡飲食1個月,利于刀口的恢復。
3.面癱患者注意面部和服睛的保護,預防面部燙傷、凍傷,及時點藥、涂眼膏、戴眼罩預防角膜炎。
4.兩周后門診復查,如局部紅、腫、痛等不適,請立即就診。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