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附著體固位系統(tǒng)是由一對異極磁體所組成,其中一極嵌入義齒內(nèi),稱固位體;另一極固定于覆蓋牙根內(nèi),稱銜鐵。當義齒戴入口內(nèi)后,因磁鐵的吸力使義齒就位于銜鐵上,并產(chǎn)生固位力,使義齒穩(wěn)固不脫落。
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學者將永磁體用于全口義齒固位,1953年,F(xiàn)reedman用一對永磁體分別放入義齒相對的[頜][1]面,利用同極相排斥的原理增強全口義齒的固位,到20世紀60年代初,Behrman將磁體植入頜骨中及義齒基托中,以異極相吸原理增強義齒固位,1979年,Moghadam將磁性固位體用于覆蓋義齒中,即將永磁體固定于根管治療后的殘根中和義齒基托內(nèi),以增強義齒的固位。
最早用于口腔修復體固位的永磁體是鐵氧體(femte)、鋁鎳鈷合金(AI-Ni-CO)和鉑鈷合金(Pt-CO)。由于這些材料的磁力小,需要使用較大體積的磁體才能滿足口腔修復體固位的要求。20世紀60年代,第一代稀土鈷永磁體SHl-CO5問世,給修復體的磁性固位帶來了希望,其磁體的磁力較上述的磁體磁力有所提高。到第二代稀土永磁體Sm2-C017問世,磁體用于增強修復體固位成為可能。
Sm2-C017較Sm-C05的磁力提高了數(shù)倍。其最大磁能積可達2.5kT,因此,其長度小于2mm時,仍可保持強的磁力。1983年,第三代稀土永磁體釹鐵硼(Nd-Fe-B)研制成功,其磁能積高達3.5kT,單位體積的磁場強度較Sm2-C017磁體高30%,因此,其體積可更加小型化的同時,可獲得更大的固位力。
程祥榮等(1987)研制成釹鐵硼開放式磁體磁性附著體固位系統(tǒng),隨之又研制出封閉式磁體磁性附著體系統(tǒng);趙依民等(1990)也研制出釹鐵硼封閉式磁體磁性附著體固位系統(tǒng)。臨床研究表明,磁體磁性附著體固位系統(tǒng)增強了下頜全口義齒、可摘局部義齒及頜面贗復體的固位,取得了良好的修復效果。
一、磁性附著體的類型、組成及性能
根據(jù)磁性附著體周圍磁場的不同,可將磁性附著體分為開放磁場式磁性附著體和封閉磁場式磁性附著體。
(一)開放磁場式磁性附著體
開放磁場式磁性附著體是由一對異極相接而成,相接觸的一極因異性相吸產(chǎn)生磁力,另一極則形成閉合回路磁場,這種固位體應用于覆蓋義齒中時,將一個永磁體安放于覆蓋基牙的牙根內(nèi),另一個固定于相應的義齒基托組織內(nèi)。義齒戴人后未利用的一極形成一個開放磁場(external magnetic field),磁力線直接輻射于周圍組織中。因此,無論戴用義齒與否,基牙周圍組織中均有磁場存在。有報道表明,這種磁性附著體外部磁場強度在齦緣處可達30mT。
(二)封閉磁場式磁性附著體
為了消除外部磁場對口腔組織的危害,1979年,Gillings研制出一種沒有外部磁場--封閉性磁場(closed magneticfield)的磁性附著體,即封閉式磁性附著體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軸向磁場為零且固位力強大,與同等大小的開放式磁性附著體相比,其側(cè)向磁場強度僅為開放式的1/200~1/30,而固位力提高了1倍。該系統(tǒng)由義齒內(nèi)的側(cè)向固位部分和牙根內(nèi)的軟磁合金銜鐵組成,其結(jié)構(gòu)如下:
1.義齒內(nèi)固位部分
由一對永磁體及其上的末端板(protective end plate)及磁軛(attached keeper,attached armature)組成。
(1)永磁體 為兩個半圓柱形永磁體組成,其平面為異極相對,其間有2mm的間隙。
(2)磁軛 為一卵圓形不銹鋼薄板,附著在永磁體的上端。其材料是可磁化的軟磁合金,可將永磁體轉(zhuǎn)換成馬蹄形磁鐵并集磁于磁體的另一端。
(3)末端板為一菲薄的可磁化的不銹鋼片,貼合于永磁體的另一端,可閉合磁極,防止磁極腐蝕及磨損。
2.牙根內(nèi)的軟磁合金銜鐵
由軟磁合金制成,固定于覆蓋基牙的牙根內(nèi),稱為銜鐵(keeper),根據(jù)固定方式可分為:
(1)粘固式軟磁合金銜鐵(圖8-15) 將適宜的預成軟磁合金銜鐵粘固于覆蓋基牙牙根上已預備好的窩洞內(nèi)。要求銜鐵嵌入根管內(nèi)并與根面平齊。主要適用于頜間距離較小的患者。牙根過小或患者對齲敏感,則不宜選用,以免根管側(cè)穿及牙本質(zhì)齲壞。
圖8-15
(2)螺釘固定式軟磁合金銜鐵將適宜的預成軟磁合金銜鐵通過螺紋釘固定于覆蓋基牙牙根上已預備好的孔內(nèi),深達牙本質(zhì)2~3mm。并用粘固劑將螺釘粘固。其優(yōu)點是:可拆卸,如牙根需要治療,可將銜鐵取下,治療后再安裝上去;可用于大小不同的根面,尤其是根面過小無法用粘結(jié)法固定銜鐵者。但這種銜鐵高出齦緣,故對頜向距離過小者不易選用。
(3)鑄造根帽銜鐵(圖8-16)將軟磁合金鑄造成根帽并粘固于覆蓋基牙的牙根上,主要適用于對齲敏感的患者、根面破壞嚴重者及牙根過小者。不僅可以恢復根面形狀,有效保護牙根,防止齲壞,而且可增強固位效果。
圖8-16
(4)機械加工軟磁合金銜鐵:將軟磁合金進行機械加工,制成不同規(guī)格的銜鐵,固定于覆蓋基牙的牙根或者覆蓋種植體上。
程祥榮對上述設計進行改進,研制出新型封閉磁場磁性固位系統(tǒng),這種磁性固位系統(tǒng)制作簡單,固位力也大大增強。
二、磁性附著體在覆蓋義齒修復中的應用
(一)磁性附著體在全口覆蓋義齒中的應用
1.磁性附著體的優(yōu)點
磁性附著體在全口覆蓋義齒中的應用具有許多優(yōu)點:
(1)增強下頜全口義齒的固位力:尤其是牙槽嵴吸收嚴重,常規(guī)修復方法效果差,口內(nèi)又有少數(shù)余留牙或牙根者。
(2)因義齒有足夠的固位力,行使功能時穩(wěn)固,有利于咀嚼效率的提高。
(3)義齒受到水平力作用時可相對移動,保護了基牙及其牙周組織不受側(cè)向力的傷害。
(4)因磁性附著體替代了金屬卡環(huán),使外觀更加美觀。
(5)磁體可提供一定的固位力,義齒基托可適當減小,有利于發(fā)生和減小異物感。
2.制作方法
將根充后的基牙或牙根磨短至平齊牙齦緣或在齦上0.5mm,預備調(diào)磨根面使與銜鐵適合的窩洞,用樹脂類粘結(jié)劑將銜鐵粘固于根面上,在將磁性附著體對位吸附其上,常規(guī)制取印模,完成全口義齒制作并試戴合適后,再用自凝塑料將磁性附著體固定于義齒基托內(nèi)。
值得注意的是,磁性附著體與銜鐵間應保留O.1mm間隙,當義齒承受[頜][1]力時,此間隙可起緩沖作用,以免[頜]力集中于基牙上,導致基牙及牙周組織損傷。但此間隙不能過大,否則,磁性會急劇下降,影響義齒固位。磁性附著體的安放時間也很重要,一般應在義齒戴用習慣后再安放。這主要是因為義齒初戴后均有下沉現(xiàn)象,磁性附著體安放過早,隨著義齒的下沉,磁性附著體與銜鐵之間預留的O.1mm間隙很快就會消失,因而形成支點或?qū)е禄镭摵蛇^大。
磁性附著體對基牙的要求較低,即使牙槽骨吸收達根長的1/2,只要有完善的根管治療,即可采用。基牙在牙弓上理想的位置是左、右的尖牙,最好是對稱的,這樣可給義齒提供平衡的固位力。一般情況下,一個磁性固位體可提供500g的固位力。單頜全口覆蓋義齒使用2~4個磁性附著體即可獲得足夠的固位力。若使用過多,則會因固位力過大,義齒摘取困難。即使牙弓內(nèi)僅存一個基牙,使用一個磁性附著體,對義齒的固位也有較大的幫助。此時,應注意緩沖,避免開減支點。
磁性附著體除用于下頜全口義齒的固位外,也可用于上頜全口義齒的固位,其目的是減小或基本去除腭側(cè)基托、改善發(fā)音、減小異物感。此外,還可用于頜面缺損修復的固位。
(二)磁性附著體在可摘局部覆蓋義齒中的應用
1.磁性附著體在可摘局部覆蓋義齒中的應用
主要是用于Kennedy一、二、四類缺失者。因其近中或遠中游離缺失,常規(guī)卡環(huán)對主要基牙會產(chǎn)生較大的扭力,造成基牙損傷。1986年,Pezzoll等設計出一種封閉磁性附著體,這種附著體是在近缺隙處的天然牙上制作軟磁合金全冠并向缺隙區(qū)伸出一基座(銜鐵)。在與銜鐵對應的義齒基托內(nèi)安放磁性附著體,義齒就位后即產(chǎn)生固位力。
2.在特殊病例中的應用
磁性附著體還可應用于張口受限、小口畸形等特殊病例中??蓪⒘x齒分段制作,在斷端放置銜鐵和磁性附著體,吸力就將義齒連接為一整體。
三、磁性附著體固位的優(yōu)缺點
(一)優(yōu) 點
(1)磁性附著體固位的覆蓋義齒,同時具有磁體固位和覆蓋義齒的優(yōu)點。
(2)義齒就位后具有持續(xù)的固位力。
(3)固位磁體與銜鐵可相對移動,使基牙所受側(cè)向力很小。
(4)對基牙的要求較低,基牙長軸不平行時也可使用。
(5)采用封閉式磁性附著體可避免磁場對機體組織的傷害。
(6)用磁體代替卡環(huán),可避免卡環(huán)對基牙的損傷。
(7)可將義齒分段制作并有效地連接為一整體。
(8)操作簡單,易于清潔。
(二)缺點
根面易發(fā)生繼發(fā)齲。
來源于口腔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