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部牙槽嵴的形態(tài)異?!坷密浗M織進行Ridge Augmentation(一)
【缺失部牙槽嵴的形態(tài)異?!坷密浗M織進行Ridge Augmentation(一)
利用軟組織進行
Ridge Augmentation(一)
CTG
roll法
牙槽嵴增大術的病例
Class 1的病例(病例6)
由于根尖囊腫導致牙槽骨缺損,引起牙槽嵴吸收的病例
圖12-1 26歲,女性。由其他診所介紹而來。右上橋體部的基底容易滯留食物殘渣。
圖12-2 在形成唇側齦瓣時,發(fā)現(xiàn)右上2根尖對應位置有牙間囊腫造成的牙槽骨缺失。
圖12-3 從右側腭部采集結締組織瓣,使用吸收性縫合線在通過骨膜縫合固定在牙槽骨缺失部。
圖12-4 縫合后變回齦瓣的狀態(tài)。
圖12-5 初診時。
圖12-6 佩戴最終修復體后。
Class 1的病例(病例7)
橋體部的牙槽嵴凹陷的病例
圖13-1 在左上1,2,右上1的橋冠位置有牙齦萎縮,橋體與牙槽嵴之間有空隙。另外,右上2牙體挺出,牙頸線不整齊導致美觀上存在問題。
圖13-2 初期治療后,佩戴臨時修復體后的狀態(tài)。將邊緣線設在了牙齦緣上,之后在通過根面覆蓋將左上2,右上2的牙頸線對齊。
圖13-3 26歲,女性。由其他診所介紹而來。右上橋體部的基底容易滯留食物殘渣。
圖13-4 在形成唇側齦瓣時,發(fā)現(xiàn)右上2根尖對應位置有牙間囊腫造成的牙槽骨缺失。
圖13-5 從腭側兩邊采集2塊結締組織移植瓣。
圖13-6 小塊移植瓣用于缺失部牙槽嵴增大。
▲圖13-7
大塊移植瓣用于根面覆蓋以及附著齦增大。
圖13-8 術后正面照。
圖13-9 術后咬合面照。
圖13-10 取模前正面照。獲得了足夠量的附著齦。
圖13-11 取模前咬合面照。獲得了左右對稱的牙槽嵴形態(tài)。
▲圖13-12
佩戴最終修復體后的狀態(tài)。
消除了牙頸線不齊,美觀性良好。
Class 3的病例(病例8)
將埋伏的尖牙拔除后發(fā)生了牙槽嵴缺損的病例
圖14-1 Seibert分類Class 3.術前。
圖14-2 將臨時修復體的橋體部形態(tài)進行調整,使其達到滿意的形態(tài),并確認缺失部牙槽嵴空間。
圖14-3 將多功能蠟覆蓋在缺失部上,來推測所需移植瓣的量。
圖14-4 從口內拿出的臨時橋體和多功能蠟。
圖14-5 從上頜結節(jié)部通過distal wedge法采集一定厚度的硬結締組織。
圖14-6 采集得到的有一定厚度的結締組織移植瓣。
圖14-7 對移植瓣進行修整并放入受皮側,進行縫合固定。
圖14-8 術后1年2個月。對臨時橋體部的形態(tài)進行修整,對齊牙槽嵴的形態(tài)。
圖14-9 取模時的X光片。很明顯愈合的不是硬組織而是軟組織。
圖14-10 佩戴最終橋冠時。
Class 3的病例(病例9)
針對右上1的缺失部牙槽嵴,通過CTG(結締組織移植)進行Ridge Augmentation來對應的病例
圖15-1 初診時,右上1缺失部的橋體下方牙根部使用義齒專用樹脂,提高了橋冠的美觀性以后的正面照。
圖15-2 拆除后的橋冠的舌側面。橋體內面沉積大量牙結石。
圖15-3 將橋冠拆除以后的正面照。橋體部牙齦由于炎癥而紅腫。
圖15-4 將橋冠拆除以后的咬合面照。橋體部的凹面較顯眼。
圖15-5 橋體部增大的同時通過APF將鄰接牙牙周袋去除。同時進行上唇系帶的切除。
圖15-6 治愈期間對臨時修復體進行形態(tài)修整。
圖15-7 術后5個月開始制作的最終修復體,佩戴最終修復體后經(jīng)過2年的狀態(tài)。
圖15-8 術后8年。
來源:醫(yī)涯學識